[流言击破者]我不产生流言,我只是流言的击破者20140516(转)
一、 假抑癌蔬菜排行榜
【流言】 癌症预防研究所公布的抑癌蔬菜排行 :熟红薯98.7%,生红薯94.4%,芦笋93.9%,,卷心菜91.4%,欧芹83.7%,花菜82.8%,茄子皮74%,甜椒55.5%,胡萝卜46.5%,金花菜37.6%,荠菜35.4%,苤蓝34.7%,芥菜32.9%,雪里蕻29.8%,番茄23.8%。另外,大葱、大蒜、黄瓜和白菜也有抑癌功效。
【真相】这个流言最早来自于一本日文书籍,该书籍介绍了一个实验:将蔬菜提取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变异情况。这些百分数是指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蔬菜提取液对离开人体培养的细胞的影响,与“蔬菜抗癌”根本不是一回事。与国立癌症研究所没有关系。
https://ww1.sinaimg.cn/mw690/a14e45d7gw1egfzj9dt2cj20sg0lcal8.jpg
论证
抑癌蔬菜排行榜从何而来?
网络上关于这个榜单消息在2003年3月25日的北京农业信息网上首次出现,然后在2005年1月3日被《齐鲁晚报》刊载,随后从2005年到现在,该流言在各大网站、论坛和微博上传的的火热,且原貌不变的流传了下来。虽然流言中并没有说明百分比的含义,但是通过查资料我们认为,流言中提到的百分比指的是癌症发生抑制率。民间常说的抗癌其实是指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意思是制止癌细胞的产生,避免正常细胞变成了癌细胞,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意义在于能够控制癌症的发展,避免癌细胞的无限增殖以及转移。
那么,关于这个榜单,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真的有过这样的研究吗?
事实上这个流言最早来自于一本日文书籍,该书籍介绍了一个实验:将蔬菜提取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变异情况。这些百分数是指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这实际上是流言与科学不符的根源之处,因为蔬菜提取液对离开人体培养的细胞的影响,与“蔬菜抗癌”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书中只摘录了一部分实验结果,也没有给出原始研究文献,更也没有证据指明这些实验数据来自于国立癌症研究所。这些都使流言充满了漏洞。
蔬菜与癌症的关系
蔬菜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是人体获得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同时蔬菜之中也含有许多植物化学物,譬如黄酮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等等。那么蔬菜对降低癌症发病率到底有没有作用呢?请看下面对于蔬菜中的各种成分与癌症的关系的分析:
1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与癌症:很多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肠癌的发病危险性呈负相关。同时,流行病学资料也可以证实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与肠癌的发生危险因素呈负相关。现代人的饮食很多都是低纤维膳食,在这推荐大家多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可以起到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降低餐后血糖、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2 蔬菜中维生素与癌症:在我国目前的膳食构成中,机体需要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几乎全部或者大多数都是由蔬菜来提供的。在蔬菜所含有的维生素之中,很多学者都在关注β-胡萝卜素并围绕它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显示维生素A包含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等)可以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对许多癌症都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肺癌。但近些年来,芬兰和美国的三项长期达人群的研究显示,β-胡萝卜素非但不能证实它的防癌作用,还有可能增加抽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维生素C可以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等等一些预防癌症的作用貌似已经成为科普了吧。还有番茄红素等等这些就不多描述了。
3 蔬菜中矿物质与癌症: 微量元素中的硒在癌症生长发生的每一阶段都有抑制作用,大蒜、胡萝卜、洋葱等含硒量比较高。
4 蔬菜中的植物化学物与癌症: 有机硫化物主要存在于葱属蔬菜之中,如大蒜、洋葱、大葱、韭菜之中。葱属蔬菜之中的有机硫化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其中就包含了抗癌作用、调节免疫功能等。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供氢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过敏、预防高血压、抗突变、抗癌等多方面作用。
此外,十字花科的蔬菜中特有的次级代谢产物硫代葡萄糖苷,其硫苷的降解物质(特别是萝卜硫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phase Ⅱ酶诱导剂,可以使癌基因失去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癌物诱发的癌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居民的胃癌、食管癌和肺癌的发病率较低。美国膳食、营养与癌委员会所制作的防癌指南中,将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列为其重要的一条。
综上所述,蔬菜和水果越来越被证实是多种癌症的保护因素,包括消化道癌 (口腔、食道、胃、结肠、直肠)、呼吸系统癌(咽、喉、肺)以及与内分泌有关的癌(乳腺、胰腺)。在大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几乎没有不一致的结果。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在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中,有些还显示出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即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越高,则发生癌症(胃、肺)等的危险度越小。据估计,如果能做到每人每天摄入400~800g新鲜水果和蔬菜,则可使肺癌和胃癌的发生减少50%。在膳食与癌症的关系中,蔬菜和水果对于癌症的预防作用应该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了。
二、假
方便面吃进肚里30余小时后还不能完全消化
【流言】根据哈佛大学医药博士研究,三分钟就泡好的方便面,吃进肚子后却待了36小时还赖着不走,那到底是为什么「这么难消化?」节目中更揭露,方便面可加入136种抗氧化剂成分,其中包含制作泻药、美白剂的「酒石酸」、用于隐形眼镜、洗发精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就连打火机的成份丁烷,也成为「特丁基对苯二 酚」加进面条里,这也是为何方便面的口感总是又弹又有筋道的原因。
【真相】“方便面32小时还不能完全消化”是对原拍摄影像的错误解读,方便面虽然不是什么健康食品,也不适合多吃,但其中的添加剂并不会带来安全问题。
https://ww1.sinaimg.cn/mw690/a14e45d7gw1egfzrfmqkjj20sg0katdo.jpg
论证
流言中提到的胶囊内镜拍摄图像是真实的,但对它的解读并不正确。而且这次拍摄并非严谨的科学实验,从中也不能得出方便面难以消化或有害健康的结论。
胶囊拍摄的消化图像是怎么回事?
“利用摄影胶囊拍摄面条消化过程”确有其事,这是一个由媒体从业者史蒂芬妮·巴丁(Stefani Bardin)和研究胃肠道科学的医生布雷登·郭(Braden Kuo)合作的拍摄项目。在这一项目中,有两名志愿者分别吃下两组不同的食物(一个人吃方便面,另一个则吃手工面条,此外两个人还吃下了不同种类的饮料和软糖),再吞下胶囊内镜,以便对消化道内的情况进行记录。
该拍摄项目的介绍视频
流言中所截取的图像就来自史蒂芬妮·巴丁在TED大会上对拍摄项目进行介绍的这个视频。这些图像确实是真实拍摄的,但流言中对它的解读却有问题。事实上,在史蒂芬妮·巴丁的视频中明确说到,两种面在吃完后2个多小时就已经基本消化,看不到完整的面条了,只有方便面还能看到少许方便面的样子。而且,拍摄所使用的胶囊内镜对每个人每次所能记录下的影像时长只有8小时,无法对面条消化情况进行连续32小时的记录。因此,流言中“方便面32小时后依然没有消化”的说法没有依据。
https://ww2.sinaimg.cn/mw690/a14e45d7gw1egfzw9y69xj209e07vt95.jpg
该项目中拍摄所用的胶囊内镜。
https://ww3.sinaimg.cn/mw690/a14e45d7gw1egfzztrcrcj20dc0730sy.jpg
食入后两个半小时左右时的影像。左侧为方便面,右侧为手工面条。
另外,在这次拍摄中所记录的一共只有两个样本,也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设计。这样得到的影像实在很难说明什么问题。每个人的消化能力是有差异的,拍摄中观察到的面的消化差异可能只是个体消化能力的差异所致。而且除了面之外,两人吃的其他食物也有差异,导致消化不同的原因就更加无法判断。更何况,“不能完全消化”与“有害健康”也是两码事,否则我们岂不是连金针菇也不能吃了?布雷登·郭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这个项目的初衷只是为了观察加工食品的消化过程,由于受试者的不足,目前并不能从中得出方便面不好消化或者有害健康的结论。
方便面中的添加剂需要担心吗?
流言中还提到,方便面中加入了制作泻药、美白剂的酒石酸、用于隐形眼镜、打火机的成份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还有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等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使面条难以消化,还会危害健康,事实真是这样吗?
为了防止油脂氧化,油炸方便面中确实会添加抗氧化剂。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抗氧化剂有20多种,其中,BHT和TBHQ是最常用的两种。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BHT和TBHQ在方便面中的允许最大使用量是0.2克/千克。国际食品添加法典委员会JECFA评估认为,TBHQ 的安全值为每千克体重0-0.7毫克,而BHT的安全值为每千克体重0-0.3毫克,这几种抗氧化剂也不会致癌 。一般来说,合理合法使用,抗氧化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流言中提到的酒石酸是一种抗氧化剂的增效剂,它在很多天然水果中都存在,安全性并不需要担心。酒石酸作为加工助剂可用于各种食品,不需要做限量规定。而且它还能提高抗氧化剂的效果,减少用量。
与很多食品添加剂一样,抗氧化剂除了应用在食品之外,在其他化工产品中也有应用。比如,BHT、TBHQ还可用于化妆品、塑料、汽油及石蜡中,“隐形眼镜、打火机”之类的说法也由此而来。这与“面包含有鞋底成分”的说法一样,不过是博人眼球的标题党,完全不能说明食品添加剂有安全问题。
三、假
富氧水是最健康的饮用水
【流言】 近日国内某饮料生产商推出了一款名为“富氧弱碱性水”的产品,声称“针对环境污染和现代人群生活节奏紧张、人体缺氧而研发,采用尖端锁氧技术,溶解氧含量为普通饮用水的6-10倍,让你彻底远离缺氧环境,摆脱亚健康的困扰。”
另据《钱江晚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与法规工作委员会委员翟鹏贵博士说。“喝氧”理论曾获得第31届诺贝尔医学奖。国内这方面也有过多个国家科研大奖。口服供氧最大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随时可以饮用,满足不同人群氧保健的需求。早在1966年,美国运动员便开始喝富氧水来提高体内血氧含量。”
【真相】富氧水氧气含量远低于空气,氧气通过胃肠道吸收的效果也远不及肺部。以富氧水来改善身体健康,更是缺乏实质的科学证据。
https://ww3.sinaimg.cn/mw690/a14e45d7gw1egg0c4ce0tj20dw0iemxs.jpg
论证
高氧水没多少氧气
从溶氧量来看,一个大气压下,纯水在20℃时的饱和溶氧量为9.09 mg/L。 也就是说,如果一天喝了2L饱和溶氧的水,则等同于多喝进18.18 mg的氧气。
若是以所谓的“锁氧”技术将溶氧量提高至普通纯水溶氧量的十倍,达到90 mg/L,且假设人体完全吸收,则2L的“富氧水”等同于喝进180mg的氧气。
但其实一位正常成年人的一次呼吸量是500 mL的空气约等于100 mL的氧气。在1个大气压,20℃的环境下,用理想气体方程式可换算为140 mg的氧气。深呼吸几口,就远超过2 L的水所能携带的氧气了。
肠道吸收效果更好?
主张高富氧水有益身体健康的人,往往会声明以“饮用”的方式可使肠道吸收氧气等等。例如:“据报导,欧洲一份医学杂志2001年刊登的论文说,氧气可经由实验兔肠道吸收,饮用富氧水可使反映肌肉疲劳程度的乳酸值下降。”
Forth等人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中,将不同含氧比例的水灌注到兔子的胃。当含氧水的溶氧量为45 mg/L以上时,可测量到水中的溶氧从胃吸收至(肝)门静脉。以此证实肠胃器官能够吸收水中的溶氧。并预期这个现象或许可应用到肝脏灌流(liver perfusion)的研究。但是,该论文并没有针对肌肉疲劳程度或乳酸值来探讨。也不意味着肠道吸收的氧气对生理有着显著的影响。
喝了高含氧水,身体变更好?
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确实有初步推测高含氧水与解酒效果有关。 也发现饮用高含氧水可增加猪对伤寒的免疫力。但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石田浩司在2006年以学生为对象的实验结果中,发现饮用高含氧水并不会改变任何的生理指数。幸好喝这样的高含氧水应该也不会伤身体。有两份研究证实高含氧水对人类肝脏、血液和免疫系统没有明显的有害影响。但却发现了饮用高含氧水反而会短暂地增加体内自由基(oxygen radicals)的生成,且机制仍不明。
因此,以高含氧水来改善身体健康,欠缺实质的科学证据。
翟鹏贵博士所提及的”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奖一般只以颁奖年份为记,并不会说自己是**届)实际上指的是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人是德国生理学家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Otto Heinrich Warburg),获奖研究是其对呼吸酶性质和作用方式的研究,称之为”喝氧“理论纯属杜撰。
喝了高含氧水,运动体能好?
而在运动机能的提升部分,其实在2003年就已经有人做高含氧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比较11名成年人在有无摄取高含氧水对于自行车运动的表现,而归纳出含氧水无助于运动表现。
有实验团队则进一步针对九名男性业余自行车骑士(非专业运动员),在模拟缺氧环境下(实验环境的含氧量13.6%,一般平地为21%)。有无饮用高含氧水,对于心跳、主观体力感觉(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血液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乳酸量等比较。证明对于经常运动的男性,饮用高含氧水无助于提升运动能力。
在长时间的追踪观测部分,也有团队以20位24±2.5岁的成年男子为实验对象,10名受试者每日饮用1.5 L高含氧水,另10名则饮用未处裡的水。两周后,针对运动强度、心跳数、呼吸交换率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做测量。饮用高含氧水仍没有任何的助益。
因此,以高含氧水来提升运动机能,亦欠缺实质的科学证据。
结论
根据现有的科研成果,提高饮用水溶氧量并无助于人类健康、生理机能与运动表现的提升。尽管氧为生命不可或缺之元素,但生物对于大气与水中的溶氧量是经过长时间演化适应的,例如人类吸入过多的纯氧反而会导致肺泡损伤、视网膜剥离等氧中毒症状。
近年来在养生与保健观念挂帅之下,各种机能饮用水也不断出现在市面上,部分厂商缺乏严谨科研成果为依据的伪科学论述也在在误导人们。决定喝什么样的水,在于我们自己,当商家提出任何看似科学的论述时,且让我们用科学的精神验证真伪,做出最好的选择吧!
楼主好厉害,学习到这么多知识多谢分享 涨知识了。 涨姿势了 坊间流言真的很多。 现在流言太多了,咱不是内行,也搞不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