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次元論壇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2|回复: 10

切尔诺贝利25周年

  [复制链接]
  • 2013-9-25 09:13 擦汗
    已签167 天
    连签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发表于 2011-10-2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疯酱大栗 于 2011-10-27 19:20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同时发生了火灾,反应堆内的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这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

         25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进入切尔诺贝利,苍穹之下,袅袅炊烟从荒凉的村落升起。继续生活下去,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大灾难之后的选择和勇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黑色瞬间:8吨强辐射物喷涌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消防队比尔昆回忆说,赶到核反应堆附近时,他们看到的只有火光。““反应堆的顶部已经被炸翻,里面的沥青、混凝土以及石墨都被炸了出来,”比尔昆说,“石墨落到哪个地方,它就把那里烧成火海。”

    □ 黑色创伤:死亡人数可能达9.3万
      核泄漏过程持续了10天,核反应堆泄漏出的大量锶、铯、钚等放射性物质散到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事故发生20天后,核反应堆中心的温度仍然高达摄氏270度。
      “绿色和平”组织本月18日说,20年前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10倍于联合国作出的官方估计,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 黑色现场:“死亡之城”30公里宽
      进入隔离区,死气沉沉的感觉越发强烈。竖着大烟囱的核反应堆像停泊在船坞的笨重汽船,毫无生机;市政大院游泳池上时钟的指针已冻结了22年,这里的时间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凝固了;废墟上时不时能看到生锈的铁牌,上面“为了下一代保护环境”的字样还清晰可见。
      这里早已成为一座“死亡之城”,只有每晚仍会忠实站岗的街灯带来一点温暖,昏黄的灯光静谧的街道,诉说着幽幽的故事…

    黑色记忆:丈夫被特制铅棺安葬
      当柳德米拉终于赶到医院,她被眼前看到的景象吓住了。“那完全不是我的丈夫,是个肿胀的脓包,”身为护士的柳德米拉心里很清楚,丈夫的病已没有希望了。
      核泄漏事故发生5小时后,弗拉基米尔死亡。两天后,弗拉基米尔被埋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一处公墓。一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员被转移在莫斯科一处公墓内,安葬他们用的是特制的铅棺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景色很美,但却像个坟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2年前,为清理反应堆,切尔诺贝利周边半径3公里的隔离区一直保存到今天。
      切尔诺贝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令人心动的美景:乌克兰北部清晨的薄雾中,一抹晨光穿透茂密的森林。银色的白桦树亭亭玉立,树叶正渐渐变成金黄;一排排松树郁郁葱葱,本该是采蘑菇的人流连忘返的天堂。
      但这个村子却没有房屋,远远看去,只有一些超出地面少许的土墩,就像一个规模庞大的墓地。但这不是人类的墓地,而是房屋的坟场。


    史海回眸: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人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乌克兰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内悬挂着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奋勇扑灭大火的消防员的肖像

    事发当天,一架米-6直升机就载着核能源部总工程师和切尔诺贝利采用的RBMK-1000反应堆的总设计师飞到核电站上空。机身在强烈的热气流中剧烈颤抖,工程师仍要求再靠近些。他们发现:4号反应堆的屋顶、起重机和大部分墙体都不见了,循环泵和发电车间的屋顶被多次砸穿,烈焰冲天。接着,两个工程师看到了最可怕的东西,重达500吨的反应堆罩变得通红,已经敞开三分之二,亮得炫目的堆芯正在巨大的隆隆声中瞪着他们,里面的一切正在熔化,浓烟像火山一样喷出来。

    很多机组人员经过几次任务,受到的辐射就超过了人一生允许承受的剂量,飞机也很快变得放射性严重,无法安全使用。驻俄罗斯托祖克的一个前线航空兵团被全部调往切尔诺贝利以东,从米-8到米-26各型直升机立即投入到空运任务中。碳化硼耗尽后又开始投放普通沙子。随着投放的进展,飞行也变得容易得多。直升机投下了近2000吨碳化硼和沙子后,工程师终于宣布反应堆内的链式反应停止了,最终直升机的总运量达5000吨。
      在“石棺”的建造过程中,卡莫夫设计局的卡-25直升机被派来,将传感器准确地穿过小管子,吊放到反应堆内部,测量温度和辐射数据,就像在30米外穿针一样。“石棺”建造的最后,需要把一个重达35吨的盖子吊放到顶部,这将是直升机有史以来吊起过的最大重量。承担这项任务的是米里设计局首席试飞员戈尔根·卡拉佩特扬和格罗莫夫飞行研究中心试飞员安纳托利·格里先科。他们对世界最大的直升机米-26(可吊起20吨重量)进行了彻底改装,拆除了所有不必要的设备和附件。即使这样,整个飞机的每一部分都远远超出了设计使用极限,一次耗尽了全部寿命,任务完成后只能被废弃。
      虽然有防护服,飞机安装了一些铅板,所有直升机飞行员仍然都受到过量的辐射。也许是因为核反应堆距他出生的村庄不远,格里先科两次参加救灾,最多的时候3天内飞了5架次,现场辐射达到200拉德,美国专业标准规定一人每年受到的辐射剂量不能超过5拉德。1988年9月格里先科出现白血病症状。
      1989年9月,在英国的技术会议上,米里设计局总设计师阿列克赛·伊万诺夫向美国麦道公司试飞员坎普·帕利尔求援。1990年4月27日,53岁的格里先科在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接受了骨髓移植。骨髓来自一位42岁的法国妇女,是从9个国家登记的捐献者中找到的,苏联政府提供了15万美元的手术费。不幸的是,骨髓移植后约6周,格里先科还是因肺部感染,于7月2日去世。
      尤里·科涅夫
      出事当晚值班的4号反应堆涡轮机操纵员,197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午夜接班时,科涅夫就知道要在他负责的8号涡轮机进行一次惯性试验,模拟外接电源被切断的紧急情况时,试验这台涡轮机剩余的惯性能量是否能继续驱动水循环泵,直到柴油发电机组接替。
      一小时后,试验开始,总工程师、车间主任和许多工程师都留了下来。科涅夫在控制台上开始关机操作。就在涡轮机停机时,管道走廊突然发生爆炸,钢筋混凝土墙开始崩塌,7号涡轮机上方的混凝土屋顶砸了下来。数秒钟内柴油机接替供电,应急灯打开,但车间屋顶仍在一层层破碎。
      一切都发生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科涅夫非常幸运,屋顶水泥板并没有落到8号涡轮机上,几分钟后又有一个数吨重的石墨塞落在他身边1米远的位置。不一会儿,当班主任和副总工程师跑进车间,命令科涅夫照顾好8号涡轮机。在一片黑暗中,高工们和车间主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涡轮机车间的应急设备在辐射水平上升时就会启动,但这次辐射太强,这些设备一下就失灵了。
      在科涅夫忙着折腾涡轮机时,电工巴拉诺夫(后来死在莫斯科的医院里)跑进来,开始泵出冷却涡轮发电机的氢,他的举动防止了另一次爆炸。随后车间陷入了可怕的寂静。科涅夫和巴拉诺夫走到小阳台上抽支烟,才看到楼下地面上散布着被爆炸抛出的反应堆碎片和大块石墨。后来他们才明白当时阳台上有多危险,他们抽的不是烟而是自己的命。
      爆炸后两小时,科涅夫开始非常难受,眼睛出现剧烈灼痛,不停地流泪。他和当班的检查员尤拉·韦尔希宁(后来也死在莫斯科的医院)都被送到急救室。次日,一辆座位和内壁都铺满塑料布的公共汽车把他们送到机场,用专机运到莫斯科。科涅夫受到710伦琴的辐射,属于3度辐射病(最高为4度),7月14日出院。医生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幸存下来的,除了眼睛里有两个人造晶体,时常患支气管炎,科涅夫无其他不适。只是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有心脏和胃的问题。当晚的钳工安德烈伊·塔马津是唯一活着被诊断出4度辐射病的,剂量达860伦琴,有的消防员超过2000伦琴。当然这些数字当时不会告诉他们,科涅夫直到1992或1993年才知道。
      尼古拉·戈巴琴科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晚当班的辐射监督员,1976年进厂。他们的职责是最早进车间,在工人上班前测量辐射水平,最后离开。午夜接班后,戈巴琴科开始测量3号和4号反应堆车间的辐射数据。因为4号反应堆正准备停止运行,戈巴琴科就回值班室喝茶,这救了他一命。爆炸声传来时,戈巴琴科和同事都认为是涡轮机操纵员又弄得水压不稳。第二声爆炸后,灯光灭了,4号反应堆控制台上的灯也灭了,锁着的双层门被冲开,红黑色的尘埃从通风口涌出。几秒钟内应急灯亮了,戈巴琴科和同事们戴上防毒面具,他的辐射测量仪显示每小时3.6伦琴,但很快就超出了测量范围,想打电话,但线路已经断了。
      戈巴琴科被派往4号反应堆测量辐射,他打着手电进入漆黑的涡轮车间,到处都是水泥块,仪器根本测不出数据。戈巴琴科返回值班室报告后,有两个人走进来说:“嘿,伙计,帮我们找找一个同事吧,弗拉基米尔·肖申科,他走了30分钟,可能在涡轮机车间上层平台上。”
      他们在黑暗中穿过一堆堆碎石、喷涌的蒸汽和齐脚踝的水,到了平台上才发现水泥外墙都被炸飞了,空气中满是尘埃,手电光都射不出多远。终于,他们发现肖申科侧躺着,嘴里吐着血沫。被送到医院后,肖申科凌晨6点就死去了。戈巴琴科回到值班室,换了衣服和鞋,他明白正在发生什么,也明白等待他的命运,他的背上肖申科右手搭着的地方都被辐射灼伤了,后来两个一起寻找的人也死在莫斯科的医院。随后戈巴琴科又奉命参加寻找瓦列里·科迪姆丘克,后来才知道这个操纵员在爆炸中就死了。
      凌晨5点,戈巴琴科开始感到极度虚弱和恶心,被送到医院。在急救室工作的一个朋友把他拉到一边,让他把500克纯酒精和水一起喝了下去,这些酒对抵御辐射起了很大作用。4月26日白天,厂医院里已经有莫斯科来的医生,七八个最危险的伤员当天就送到莫斯科,但一个也没救活。戈巴琴科是次日被送到莫斯科的,一住就是半年,每天都不知道第二天会不会醒来,许多同事在眼看好转的时候撒手人寰。
      后来,戈巴琴科被评为最低一级残疾,在基辅和莫斯科都分了一套公寓。在他眼里,4月26日是悲喜交加的,他说:“1975年这一天我结婚,1982年这一天我母亲安葬,1986年这一天出了事,1993年这一天我孙子出生,所以这一天我们会喝酒,为生者也为死者。”
      列昂尼德·沙弗雷捷
      电站消防队班长,来自白俄罗斯,他的两个弟弟也在消防队。沙弗雷捷是4月25日晨8点和11个同事开始24小时值班的,队长弗拉基米尔·普拉维克是最早死于辐射的人之一。晚上23点,队员们在值班室刚刚和衣躺下,一声巨响震得窗户嗒嗒地响。沙弗雷捷一跃而起,紧急信号几乎同时亮了。在他们奔向消防车时,调度员吼叫着:“核电站起火了。”消防员们一抬头,就能看见烟云,4号反应堆巨大的烟囱好像有一半不见了。
      4分钟后,消防队赶到现场,接好水枪,但没有辐射测量仪,实际上他们从未学过怎样在放射性环境灭火,尽管这个消防站是隶属核电站的。普拉维克和沙弗雷捷首先钻进4号反应堆涡轮机车间查看火情,四周一片狼藉,墙壁仍在颤抖,对讲机根本没法工作。沙弗雷捷找到一个电话,想问问电站调度员怎么回事,完全是徒劳。找了15分钟,沙弗雷捷只看到涡轮机车间的沥青屋顶好像要燃烧,就跑出去和4名战士一起顺着外面的楼梯向屋顶爬去。屋顶的沥青发烫,几乎要粘住战士们的靴子。
      当沙弗雷捷下来拿另一个水枪时,看到已经完全喝醉了的消防处长列昂尼德·特尼亚尼科夫少校。少校命令他们在屋顶警戒,结果他们在屋顶等了好几个小时,四周落满了反应堆炸出来的石墨,后来才知道它们的后果。事后处长因爆炸后头一个小时的“高超指挥”获得苏联英雄金星勋章,后来又提升为少将。
      清晨6点,沙弗雷捷从屋顶下来,第一次感到极度虚弱,点着的烟都像糖一样甜。到29日第一次查血后,他才住进当地医院,后来在基辅的肿瘤研究所接受了骨髓移植。沙弗雷捷得知自己受到的辐射剂量为600伦琴,已经是1990年和一批消防员及孩子到以色列检查的时候了,他被确诊为三度辐射病。
      安纳托利·库什宁
      基辅军区空军驻基辅防化部队指挥官,1968年参军,上校,事发后在切尔诺贝利工作到5月22日,后来曾任乌克兰防生化部队指挥官。
      4月26日早上值班时,库什宁就得知了事故,军区防化部队司令部告诉他:辐射相当严重,但还没有准确数据。上午11:30,库什宁就和军区空军司令尼古拉·安托什金少将驱车前往现场,次日凌晨2:30就看到了核电站上方的一团红光。
      当时一共向切尔诺贝利派出了80架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库什宁负责空军人员的辐射安全。他要求直升机飞行员在舱内地板上铺上石墨垫。并在中途的一个废弃军用机场为直升机和飞行员建立了洗消站。从反应堆上空返回的直升机都用特制的溶液清洗,飞行员也要洗澡,换上新制服和靴子。直升机的发动机无法化学洗消,事后就和一些直升机一起被永久留在30公里禁区内。
      直升机上的辐射测量仪记录下了高达每小时500伦琴的辐射,事故头一天机上的测量仪甚至超出了测量范围,因而飞行员必须不断地轮换,后来他们都被送进莫斯科的军医院。与辐射剂量有关的一切都是绝密,格里先科受到的辐射剂量一开始都没敢告诉他。
      毕业于防化兵学院的库什宁知道:防化服和面具只能防止吸入过量放射性尘埃,防不了放射性同位素,他的办法是不停地抽烟,烟粒子能吸附一些进入肺里的碘同位素,再一起被呼出来。结果他只受到130伦琴的辐射,第一次查血的结果医生都不敢相信,当然后来他还是称不上健康,经常头痛。
      瓦列里·斯塔罗杜莫夫
      辐射安全高级工程师,6月6日抵达切尔诺贝利,他的洗消工作小组被称为“屋顶的猫”,从事过最危险的工作,曾任乌克兰放射性废料管理部部长和政府核能利用委员会副主任。
      一开始,斯塔罗杜莫夫的任务是翻译两台德国造的机器人的说明书,它们用于清洗4号反应堆的屋顶,然后他参加了有32名核专家组成的“屋顶的猫”小组。这个小组成员主要来自军方,首要任务是检查核电站建筑的牢固性,评估辐射剂量,甚至研究过从反应堆中拆除核燃料的可行性。
      最重要的屋顶当然在4号反应堆。8月30日,斯塔罗杜莫夫和同事们爬上屋顶,用手将被爆炸抛出的核燃料组件残片重新扔回反应堆里。一天之内,他们每个人都受到了30到35伦琴的辐射,但入口处的整体辐射水平得以从每小时1600伦琴降到800伦琴。陆军防化部队紧接着从屋顶进入了反应堆废墟,他们很多人受到高剂量的辐射。
      斯塔罗杜莫夫受了300伦琴辐射,食道和肠内发现有三处辐射物,不过住院4个月后居然没有太大问题。(三联生活周刊)
      “拯救了欧洲”的切尔诺贝利英雄
      凌晨1点40分,维克托·比库恩被门铃声惊醒。
      当他打开门看到消防站的同事时,他明白,一定出了大事。他家位于乌克兰的普 里皮亚季,开车出来以后,他才意识到这场人为灾难的严重程度。
      14分钟以前,也就是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6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释放出的辐射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100倍。
      “眼前一片火光,到处是黑的烟雾、红的火苗,还有熔化物,”比库恩说,“反 应堆的顶盖已经被炸开,沥青、混凝土和石墨四处飞溅。石墨所到之处,一切都已熔化。”
      核电站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的仓皇逃走,有的向莫斯科呼救,消防队员们则义 无反顾地冲进火海。比库恩只穿着一身棉布制服,驱车轧过已然落在地上的反应堆金属顶盖,一直奔到距4号反应堆15米的地方。
      他徒手把消防设备的虹吸管浸入最近的冷却池,吸足了水供给正在与大火作战的 同事。短短几秒钟以后,伽马射线开始侵袭他的五脏六腑,他大约每隔半分钟就要呕吐一次,逐渐感到头晕目眩。两个小时后,他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
      医生后来开具的证明显示,他受到260生物伦琴的辐射,相当于1000年的本底辐射。 但有专家称,他吸入的辐射量其实比这更多,足以导致急性辐射病。
      “真想不到他居然活下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辐射专家迈克尔·列帕霍利说, “这是一种大无畏的举动,我想,凡是明知那里存在大量辐射的人都不会进去。”
      20年过去了,比库恩携妻子娜杰日达及两个女儿柳德米拉和瓦莲京娜住在莫斯科,他深知,自己能活下来的确很幸运。
      在被诊断患有急性辐射病的134人当中,有28人在1986年就死了,包括至少六名消防队员。比库恩今年56岁,他感到欣慰的是,队友们的牺牲减少了向欧洲甚至日本散布辐射颗粒的烟雾。
      “这些人拯救了欧洲,”他抚摸着队友们的黑白合影说,“假如他们不尽职尽责, 大火就会蔓延到1号、2号和3号反应堆。”
      比库恩现已退休,每月的退休金加上国家津贴共5500卢布。他要求内政部每月付 给他1万卢布的赔偿费,但内政部并不同意。对比库恩来说,切尔诺贝利的影响远未结束,“那时没有人考虑回报,我所想到的是,女儿们在家里,镇上的人都睡着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事故现场的资料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遗迹见证灾难历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电影院已无观众入场,只剩下排排斑驳的座位。

    “我更害怕这座城市空旷的感觉”
      俄摄影师列阿尼特近距离拍摄切尔诺贝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日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20周年“纪念日”,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在基辅召开的国际学术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事故不仅仅是乌克兰的灾难,还殃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带有全球的性质。

      为此,本报从4月25日开始,连续三天就该事故发生20周年进行“特别报道”。昨日见报的“‘石棺’有望身穿11亿美元‘外衣’”报道从科技入手解读如何防范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再次发生;今日见报报道则是本报记者专访俄罗斯摄影师列阿尼特(上)去年近距离接触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故事。明日,就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话题,本报记者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电影院已无观众入场,只剩下排排斑驳的座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校地板上散落着木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救援人员当年佩戴的防化面罩还留在附近区域。

      对于每一个搞摄影的人来说,切尔诺贝利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这也是俄罗斯的年轻摄影师列阿尼特的梦想,“我喜欢拍摄那些禁区,比如切尔诺贝利。”

      2005年4月,22岁的他终于来到普里皮亚季(这座小城是20世纪70年代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建造的,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仅三公里)。

    汽车从乌克兰首府基辅北行130多公里后,抵达进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隔离区的必经之地———检查站。

      

    这里离核电站有30公里,很多人称这一区域为“死亡区”。成年人被严格限制进入,进入者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绝对禁止进入。列阿尼特原计划“独闯切尔诺贝利”,但是公司规定必须带个导游才能给通行证,所以只好与导游同行。在切尔诺贝利,有些地方的核辐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而导游会跟在游客的身后,告诉游客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可以去。

      普里皮亚季已是“空城”

      汽车把他们带到普里皮亚季,列阿尼特如此形容当时的感受,“当我踏上切尔诺贝利土地的那一刻,我心中产生了一种非常好的感觉,这种感觉超过了担心和恐惧。我想,我终于见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切尔诺贝利。”

      天气阴沉沉的,刮着风,这种天气更增添了城市的空旷感。有时就听见“砰砰”响,这是从墙上掉下的一块砖,破败的门也是“咯吱咯吱”响。这里的建筑跟原苏联的很多建筑都像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那些学校就像他小时候念书的地方,那些游泳池就像他到过的游泳地方,只是切尔诺贝利的建筑没有窗户,而且是裂痕累累,破败不堪。

      刚开始他感觉自己是来到了森林,但是导游告诉他过去这里是村庄。那些树木从地板里长出来,有的甚至冲破了屋顶,树枝从窗户里伸展出来,如果不细看,很难看出那些地方以前住过人。普里皮亚季原有约5万居民,主要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事故发生后,小镇居民全部被疏散。列阿尼特对记者说:“我很难描述我当时的感情,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城市。”他接着表示,这是一座阴森可怕的“空城”。

      遗迹见证灾难历史

      对于一个摄影师,内心的感受很重要。列阿尼特在切尔诺贝利思考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思考最多的是灾难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吗?这些灾难是我们不能预知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接受这些东西。

      “对于那些在核爆炸事故中和参加清理工作的人来说,切尔诺贝利永远改变了他们,他们自己已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了。他们的后代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比如没有耳朵,长出八个指头。”还有那些生活在核电站周围的农民,因为这次事件让他们离开了世代生养他们的土地,住进他们不是很习惯的楼房。

      列阿尼特曾到过当地的一座剧院,平生第一次他走进那样一个空旷黑暗的地方。那里的地板都已腐烂,有好几次他都差点摔倒。房顶早已出现漏洞,在电影屏幕前竟有一摊水,地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小方巾。

      在一个房间里,桌子上放着几个杯子,二十年前这里曾经洋溢着节前的气息(五一劳动节的庆典)。现在这里只有破败的暖气片,打开着的门,还有剥落了漆的窗子。

      在废旧游泳池帝拍照时,他常常置身在一种莫名的恐惧之中,身后的门老是在“砰砰”作响,从墙上和顶棚上会掉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拍照时,他常会想象过去这里人们的生活,想象着他们被疏散时的情景,“要是事故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会怎么办呢?”

      每一个到普里皮亚季的游客和摄影师都会拍摄儿童玩具,列阿尼特说那是很触人心弦的一幕。“这些儿童玩具可以毫不费劲地把参观者带入恐惧之中,它可以触及到人内心深处的灵魂。”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当时人们是怎样受到伤害的。

      辐射阴影难以摆脱

      为了此次的拍摄任务,列阿尼特专门买了一套运动衫和旅游鞋,但是回来之后都扔掉了,虽然旅客行走的区域都是有保障的,但辐射是他摆脱不掉的阴影。

      拍摄回来之后,朋友们问他怕不怕核辐射。离开普里皮亚季后他很少想到过这个问题。他在结束切尔诺贝利之行后很快开始了另外的旅程。他没有到医院做过检查,“如果检查我是健康的,那我就是健康的;但是如果检查出来毛病,那也没有彻底的根治办法,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到医院作检查。”

      “比起核辐射,我更害怕这座城市空旷的感觉。”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常常会想要是他一个人拥有一座城市那该多好啊,自己可以去任何一家商店,想拿什么就拿什么;还可以到每个自己想到的房间逛一逛,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腿放在桌子上;可以到电影院看电影,那里为他一个人放映着他想欣赏的影片。但是去过切尔诺贝利之后,他觉得:“这种想法很可怕,而且是不正确的”。


    切尔诺贝利要戴“金钟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报图形 曾旌 制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3日报道,20年前,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致命的核泄漏事故,前苏联政府动用多架直升机,将混凝土和水泥板空运到发生事故的4号反应堆上,在短短数个月时间中建造了一个防止核辐射继续泄漏的“石棺”。然而由于当时过于仓促,这个“石棺”如今随时都有崩溃坍塌的危险,欧盟组织和乌克兰计划在“石棺”外面再套上一个500英尺(约152米)长、840英尺(约256米)宽、350英尺(约107米)高的防护棚,从而确保该反应堆100年不会再发生核泄漏。

    “石棺”随时可能坍塌

      据估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后,大约有200吨放射性物质被隔在了这个临时性“石棺”下面,“石棺”和它底下的每样东西,都遭到了放射性污染。十多年来,欧盟和国际组织花费了数千万英镑对“石棺”进行稳固,因为担心它会随时发生坍塌,引发另一场致命的核泄漏灾难。

      然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女发言人尤丽娅·马鲁西奇日前警告说,由4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和7000公吨金属建造的石棺正在缓慢坍塌。雨水已经渗入到石棺的内部,石棺内部四个塔中的一个正在坍塌。

      工程和金字塔一样复杂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后顾之忧,专家们决定在“石棺”外面再罩上一个500英尺长、840英尺宽、350英尺高的防护棚,从而确保100年不会再发生核泄漏事故。这个防护棚被称为“救命方舟”,它不仅可以隔离核辐射,并且还可以通过遥控装置,对“石棺”内的致命放射性物质进行安全拆卸和储存。

      “救命方舟”将分为两部分,它们可以通过铁轨滑到4号反应堆的“石棺”上方,从而避免工人近距离操作,暴露在可能的核辐射底下。当两个部分的“防护棚”通过铁轨合并到一起后,将会天衣无缝,给切尔诺贝利附近居民提供最安全的保护。据悉,建造这一“救命方舟”至少需要花费3亿英镑。

      工程完工后,专家们将开始拆除石棺,并将大约200吨的放射性材料从内部清除出去,这个过程需要长达50年的时间。在乌克兰工作的欧盟代表戴维·西卡摩尔说:“这个新建筑将成为世界第八奇迹,因为它的工程和埃及人建造金字塔一样复杂。”

      “方舟”计划一再被推迟

      据报道,“方舟”计划筹到的总共6亿英镑资金目前正由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管理着。然而,由于“橙色革命”后乌克兰政局不稳,导致“方舟”计划一再搁浅,科学家和国际捐赠机构负责人将于本周齐聚乌克兰,参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会,他们希望乌克兰政府能尽快批准“方舟”计划的实施。

      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核安全部主任温斯·诺瓦克说:“我们不能在切尔诺贝利核灾难20周年纪念日宣布启动新防护盾计划,真的很让人失望。”但他称欧洲捐赠人和乌克兰政府的分歧将会很快得到解决,“方舟”计划不久就会启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切尔诺贝利石棺由于建造仓促再次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是在当时发生爆炸后,为防止核泄漏继续蔓延而用水泥浇铸成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融化内核完全被包裹在“石棺”里。“石棺”设计寿命长达50年,但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便出现种种问题,专家们不得不将这个预期降低为20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月14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0年前发生核泄漏事故的4号发电机组外部为防止核泄漏而修建的混凝土外壳--“石棺”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加固工作于今年初开始,预计到今年底结束。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31人当即死亡。事故致使达8吨多的强辐射物泄漏,其中一部分放射物已沉积在几百英里以外的地方。电站周围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地区遭到了放射性污染,有数十万人撤离该地区。专家预测,这次事故的后果要经过100多年才能完全消除。新华社记者魏忠杰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月14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0年前发生核泄漏事故的4号发电机组外部为防止核泄漏而修建的混凝土外壳--“石棺”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2013-9-25 09:13 擦汗
    已签167 天
    连签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帖子,居然没人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14-4-26 14:11 开心
    已签157 天
    连签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发表于 2011-10-2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难道要励志做异次元的新闻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13-9-25 09:13 擦汗
    已签167 天
    连签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疯酱大栗 于 2011-10-28 11:56 编辑
    弃天九祸 发表于 2011-10-28 11:49
    楼主难道要励志做异次元的新闻帝?


    不是,我只是想到中国,很多重污染的化工厂泄漏了,比如福建的紫金矿业,他们的处理态度,就和当初切尔诺贝利一样。切尔诺贝利泄漏了,前苏联政府说:“没事,小事一桩!”还派了歌舞团去那里表演五一劳动节的演出,后来歌舞团的人死亡后,都被装进铅制的棺材里,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成了一具放射源。
    也许就是因为前苏联这种态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态度,让他成为了前苏联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13-9-25 09:13 擦汗
    已签167 天
    连签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起来,福岛核电站的官方处理态度,就非常令人感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18-1-24 16:54 慵懒
    已签527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发表于 2011-10-3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中国人没有那种警惕感的感觉 各种后果都知道 但现在还是一样 不知悔改 不见黄河心不死 不撞南墙不回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13-9-25 09:13 擦汗
    已签167 天
    连签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愁未央 发表于 2011-10-31 14:59
    感觉中国人没有那种警惕感的感觉 各种后果都知道 但现在还是一样 不知悔改 不见黄河心不死 不撞南墙不回头 ...

    对,我就说紫金矿业那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18-1-24 16:54 慵懒
    已签527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发表于 2011-10-3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疯酱大栗 发表于 2011-10-31 15:21
    对,我就说紫金矿业那次

      感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呀 不只是这么一个实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12-11-23 17:21 开心
    已签16 天
    连签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发表于 2011-10-31 1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破坏总会有报复的,害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13-4-14 00:51 开心
    已签14 天
    连签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发表于 2011-10-31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尔诺贝利的悲惨往事,值得引起警醒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3 13:31 , Processed in 0.208878 second(s), 22 queries .

    © 2010-2015 異次元論壇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

    異次元論壇内容均由道友发表,不代表異次元立场,禁止在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