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6626
积分18
帖子
主题
铜錢 文
银子 两
灵石 塊
- 贡献
- 点
- 阅读权限
- 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5-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蒙古风云----张骞通西域
月氏西迁,东胡被灭,从长城向北,整个亚洲高原都属于了匈奴帝国,东戈壁的南北两面,内外蒙古都是匈奴人信马由缰的牧场,甚至他们的马蹄一度踏到了大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的外围.这样的局面随着一位十六岁少年的出现开始改变.
大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年仅十六岁的刘彻继承了汉帝国的皇位,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第五位皇帝,史称汉武帝.此时的大汉帝国已经开国66年,经过几代帝王休养生息的发展,国力已经不是当年"白登之围"的时候了.史书中记载,当时汉帝国"京师之钱,累百万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在这样雄厚的国力基础上,汉帝国已经具备了对匈长期作战的能力,而这位少年天子也渴望着建立自己的丰功伟业,希求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汉帝国半个多世纪的匈奴问题.
也就是在汉武帝即位之初,他从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到了一个迟到了很久的情报,beijing massage,有一个叫月氏的民族被匈奴人打败向西迁移,于是根据这一情报汉武帝制定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部署.从军事上分析,汉帝国虽然国力强大了,但是与一直占有军事优势的匈奴帝国作战毕竟没有必胜的把握,能联合大月氏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确实是非常好的战略部署,同时对确立汉帝国在西域地区的影响也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但是后来的历史我们知道,汉武帝的这一战略设想落空了,但是中国却因为这次沟通西域的举动打开了东西政治,经济,文化全面交流的新纪元.
西域这个地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包括新疆,中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甚至东欧,南欧地区,狭义的西域主要指今天的新疆地区.在汉朝初期,西域地区以城市为国,形成了三十六个国家,人口大约三十万,在汉通西域之前,天山南麓诸国基本已经被匈奴征服,这里是匈奴帝国一条重要的补给线,他们在这里征收粮食与马匹.葱岭以西,中亚地区的大宛,乌孙,大夏,大月氏,康居等国也间接的承受着匈奴帝国的军事压力.当时的世界主要是三大帝国并立,汉帝国,匈奴帝国以及罗马帝国,匈奴是当时唯一能对中亚这一交通要冲施加影响的力量.
时势造英雄,能够排除万难出使西域的人一定是需要非凡的勇气,意志和智慧的英雄,汉武帝下诏求贤,张骞应诏,领受了这份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关于这位大汉使者,历史上著名外交家的早期生平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只知道他是陕西固县人,出使西域之前担任了一个叫"郎"的小官.
大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领命,率领一支一百多人的外交团从甘肃临洮出发开始了伟大的西域之行.这是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历史时间,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次组织官方外交使团出访西域各国.伟大的中西方交流的大幕将由这些大汉使者拉开.
使团在经过河西走廊的时候被匈奴人全部抓获,人员被押解到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Beijing Sensual Massage,南欧的联系开始加强.这次西域之行还完成了对新疆,中亚各个小国的实地考察,初步了解了安息(即波斯,今伊朗),大食(伊拉克一带),身毒(即天竺,印度)等国的情况.这些考察情况被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保留下来,成为了后来各国学者研究这一地区地理历史问题的最重要也最翔实的史料.
归国后的张骞主持了汉王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开发工作,他曾在去大夏(阿富汗)地区时发现当地人从一个叫身毒(今天的印度)的地方买来许多中国四川的土特产卖,于是他判断并建言汉武帝从四川向西南,经身毒并通中亚各国的道路,这样就可以避开危险的羌人和匈奴占领区,汉武帝任命张骞亲自主持了这项工作,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派出四路探索队伍,分别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云南境内前进,寻找能通往身毒的道路.这项探索工作在当地小国的反对下并没有达到预期结果,但是却也加强了汉王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在此期间也留下了后世那个著名的成语"夜郎自大".
在开发西南边疆之外,张骞还参加了当时进入白热化的汉匈之间的战争,他以校蔚的身份随大将军卫青深入漠北.他在匈奴被扣留十年,对匈奴军队的特点,沙漠草原地区的作战经验又非常充分的了解,他为汉军充当向导,指点行军路线,设计扎营地点保证了漠北决战的胜利进行.汉武帝在战后封他为博望侯,对其见多识广给予了充分肯定.后来在一次随飞将军李广出击匈奴的战役中,张骞因延误军期的罪名被贬为庶人,而此后不久他开始了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征途.
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东西方交流的最早的使者最终病势的年代并不确定,但他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对西域诸国,后来的许多汉朝使者都以博望侯的名号与西域诸国开展交往.他的墓在陕西固县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八百多年后的一天,中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因安史之乱避祸甘肃天水,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站在东西方交流的古道上,面对辉煌掩去,满目创痍的国家,他想起的是那位远播国威,造福中国的大汉使者张骞.
1877年,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西霍芬在其出版的作品《中国》一书中为那条由博望后和一百多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汉使最早踏出的路起了一个很美丽的名字----"丝绸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