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次元論壇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凤飘飘

[其他分类]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复制链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11节

    朱丹溪为杂病的治疗增添了许多新的理论思想。
      他又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和“相火论”两大观点。
      这些我们都不讨论,下面和大家讲点儿朱丹溪的养生观点,希望对各位有用。
      首先谈谈朱丹溪老人家是如何奉养自己的母亲的。

      由于丹溪老人家今天没有到场,我就替他发言了,有什么纰漏请大家原谅,因为我也是看书学来的,没有得到他老人家的允许,就擅自开讲了,不好意思。
      儒家讲的是一个孝字,因此如何奉养老人是很被重视的一个课题。
      如果自己的父母以高龄故去,那是儒者很自豪的事情呢,在写文章或者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都要拿出来提一提。
      实际现在情形也是这样的,今天各位的父母健康如何?大家心中也都惦记着吧?
      好多人身在异乡打拼,父母留在家里,其实父母的健康是关心不到的。

      但留在父母身边的,就可以多些照顾了。
      下面我来谈论一下朱丹溪对母亲的奉养之道吧。
      这种奉养方法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方面,具体的内容就是——不给老人吃特好吃的东西。
      您该奇怪了,别不是说反了吧?应该是给父母吃特好吃的东西啊?
      还别说,朱丹溪真就是这么认为的,为什么呢?让我慢慢来谈吧。

      朱丹溪认为这人老了以后,脾胃的功能就减弱了,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虚热的表现,比如,刚吃完饭,还没多大一会儿功夫呢,就又饿了,这是胃中虚热的表现;又比如,饿了吧,刚吃了一点东西,嘿,居然就吃饱了,而且稍微多点还肚子胀了很久,这是脾弱的表现。
      而老人的虚热还表现在性情方面,容易生气发火,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点老小孩的情况,可能大家都有体会,就是父母年龄大了后,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一点芝麻大的事,就急了,说出马上要搬走或者不认这个儿子了之类的话,朱丹溪说:“虽有孝子顺孙,亦是动辄扼腕,况未必孝顺乎?”
      可见这种情况元朝的时候也比较严重,朱先生就已经注意到了。
      所以朱老爷子告诉大家,那些带有热性的食物,比如烧烤的、香辣的、肥腻的,虽然味道可能不错,但是也别给老人吃了,因为这些东西助热啊。
      可能您要问了,如此说来,岂不是很多好吃的父母都无法享用了,难道这是孝顺吗?

      您问得对,不但您问,朱丹溪那个时候别人就问了,说:“甘旨养老,经训俱在,你却什么好吃的都掖着藏着不给父母吃,这样做岂不是背离孝道吗?”
      朱丹溪回答说:您来自己分析一下什么是孝道吧,一种是让父母纵一时之快,有好吃的了往狠了吃,见天儿的红焖肉溜肥肠烤全鹅外加麻辣烫香辣锅,父母是痛快了,回头血压上升脑溢血住院开刀去了(当然,朱丹溪没说脑溢血开刀的事,是我替他老人家发挥的,他的原话是“积久必为灾害”);另一种方法是让父母平淡饮食,也没吃着什么好的,虽然嘴上亏点,但人家也没什么病,这两种情况比,您认为哪个是孝道呢?
      朱老爷子接着补充:“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况施予尊者哉”,在生活中,也就是饮食,是可以用来养生的,可是如果用养生的东西转而变成害人的东西,恐怕不是君子所说的孝吧。
      然后朱先生举了自己奉养母亲的例子,朱先生对母亲的感情很深,他就是因为母亲有病才立志学医的,其对母亲的奉养也堪称典范。
      他说母亲以前有点痰饮,由于恪守饮食清淡,过了七十岁后,居然没有了。

      后来因为有一次大便燥结,就用了些牛奶和猪油混在粥里喝,当时虽然大便滑利了,但是终究是腻了些,第二年夏天,“郁为粘痰,发为肋疮,连日作楚,寐兴陨获,为之子者,置身无地”。后来调了点药,才算平安度过了。
      这点估计西医不理解了,今年吃腻了,怎么明年生疮还和它有关系啊?这哪跟哪啊?您还别说,中医就是这么认为的,有的时候几年前出现的问题,几年后发病了,按现在的症状开方怎么也不好,询问到原因后,针对几年前那个病因开方,这病就立刻好了。这就是中医,认为时间的前后,身体的上下、内外都是一个整体,是联系紧密的。
      在临床上我就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几年前的病因了,针对它开方居然解决了问题,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见我们对人体了解得还太少了。
      那么现在养老的问题还像朱丹溪时代那样吗?

      我觉得情况更严重些。
      因为现在的食物丰富程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想吃广州的烧鹅随时有,想吃北京的烤鸭也随时有,想吃东北的猪菜炖粉条也随时有,这在古代难以想象,现在什么鳄鱼肉袋鼠肉鸵鸟肉都有卖的,新疆的烤羊肉的香味整天在街上飘荡,没点毅力还真抵抗不住诱惑。
      以前的油水是很少的,有点猪油都是省着用的,但是现在我看炒个鸡蛋都要用掉一大调羹的色拉油。
      所以现代的饮食以油脂过剩为特点。
      别听有的父母说,我整天吃素啊,其实她炒青菜的时候放的油比谁都多。

      住在我隔壁的是个台湾来学中医的同学,是个大胖子,但有一天我看他的回乡通行证的时候吓了一跳,照片上以前的他瘦小帅气,就跟以前的小虎队成员是的,我不知道海关的人员是怎么把他放行的,差距也太大了!
      我问他,怎么胖成这样?他说,在台湾家里吃饭的时候青菜都是水煮的,到大陆食堂连茄子都过油,结果很快就吃成这样了。
      住在我隔壁单元的还有一个学妹也是台湾人,人苗条瘦小,正在跟随我们的伤寒大师学习,深得其妙,但有一天她告诉我刚来大陆的时候也吃成了一百几十斤的大胖子,我大吃一惊,看她瘦小的身躯怎么可能?忙问她怎么又变瘦了?她说,很简单,就不吃食堂了,在租的房子里自己做菜,水煮,少放油。
      情况汇报完毕,就是这样的,不要听您的父母说,我们已经整天吃素了,为什么上医院血脂等各项指标还是高?
      其实他们吃了大量的油腻的食物。

      吃点肉倒是没有问题的,不用那么坚持吃素,但是油要控制,用点橄榄油山茶油的,拌在菜里,最好不要煎炒熘炸。
      还有的是平时素的,等到孩子回来了,涮羊肉去,来一顿狠的,还不如那平时就吃点肉的呢,您身体适应不了啊。
      我国广西有个地区叫巴马,距离百色不远,目前是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第一长寿的地区,每个村都有很多百岁老人,我一直想把这个地区的长寿现象当作个课题研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12节

     除了环境好之外,这个地区的特点是人很少吃肉,基本是过年的时候才杀猪,一种特殊品种的叫做香猪,平时能够从江里捞点鱼吃,主要吃的就是山茶油和火麻仁油,熬青菜,主食是玉米粥和地瓜。每天两顿饭。
      这使得他们百岁老人的比率超过日本的冲绳、前苏联的高加索排在世界的第一位。

      可见,朱丹溪老先生的养老理论是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佐证的。
      大家自己反思,在对待父母的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没有,记录下来,因为再过三四十年,就该我们自己成老人了。
      下面要谈的问题是,朱丹溪是如何看待女色的。
      这个问题比较严重,搞不好会影响团结,所以明天接着谈。
      今天谈,朱丹溪是如何看待女色的,嗯,女同志们先不要急,因为时代的原因,他老人家那时候比较重视男同志,所以视角的确是偏了点,现代的女同志可以反过来看,把下面论述中的男女对调。

      首先朱丹溪认为人这一生中,物质基础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生长下去,活了七八百岁还活着呢,没有可能,他认为人生的物质只能充足地供给三十年,以后就开始衰竭了(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人的衰竭加快的呢?朱丹溪认为,是相火。
      相火这个词太复杂了,一般的中医都未必搞得太清楚,所以就不仔细考据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朱丹溪书中单写的一篇《相火论》。
      简单地说,中医认为,物质的东西是阴,功能的东西属阳,这就是阴阳的概念(阴阳还可细分,每个事物里又有阴阳)。
      而功能里面,动的事物就是是火(凡动皆属火)。
      可能同志们还没清楚,我举了生动点儿的例子吧,您的血液在正常的流动,这血液是属阴的,很平静地流动着,因为功能存在,也就是阳气存在,所以它在正常流动,此时也有火,这是正常的火,像煲粥的小火,如果这点火没有人就死了,所谓无生气也。但突然您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羞答答在床上向您招手,您的荷尔蒙激素分泌增加,血液流动加快,这些荷尔蒙激素就是火,这火就大点儿了,是烧开水的大火,它促使机体走向兴奋。

      好,现在慢慢地平静下来,接着谈丹溪老先生的观点。
      丹溪先生认为肝肾两个脏器的功能之火就是相火。
      朱丹溪学的是理学思想,在理学思想中,天理和人欲是打架的啊,天理是正常的,有规律的在呢运行着呢,跟日出日落一样有规律,不忙不乱的。
      人欲可不是这样的啊,人欲是希望鱼翅燕窝顿顿有,当和美女相处的时候(女同志要翻译成帅哥),时间要过的最好很慢,最好连深情的凝望都是慢镜头,无聊的上班时间最好“嗖”的一下就过去,这就是人欲。
      可见,如果由着人欲来,这世界就天王老子也没法儿弄了。

      所以理学思想认为,人欲必须要服从管理,要有规章制度,要打卡,要抽查,上厕所方便要请示,总之是要服从天理,朱子曰(不是朱丹溪,是朱熹):“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听命焉”。
      也就是说,朱丹溪老人家告诉我们,别总是想着男女的亲密之事,搞得相火“忽”地起来,刚下去,“忽”地又起来,本来能用三年一打火机,您两个月给用废了(这比喻是我自个儿想的啊,没得到他老人家的批准),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总使相火妄动,则身体会出现各种失调的病证,加速衰老。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想男女亲密之事的机会呢?他老人家说的非常可爱,而且通俗,即使过去了七八百年,看着也那么的生动,我就原文复述下来,他说:“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夫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忍不住,还是再翻译一遍吧,就是说您女朋友总是花枝招展地穿的挺暴露的喷着暧昧的香水往您怀里一钻,这事搁谁都受不了,所以,能闭眼不看就不看,但也没说您就从此什么都不做了,而是在适当的时机能避开就避开。
      什么时机要避开呢?朱丹溪说就是冬天,人的精气潜藏,要避免过渡使用,夏天特热的时候,热伤阴气,这些为一年之虚,所以要避免过渡想着男女之事,月空的时候为一月之虚,要避免,大风大雾,雷电交加,自己的情绪不稳或劳累为一日之虚,要避免,刚患过病的人也要注意。

      那么,他的这些观点在现在有现实意义吗?
      有,因为现代是一个颜色过度的时代。
      梦露式的照片太多了。
      各家商业单位对天理考虑的不够多,对人欲的方面考虑的比较仔细,因为顺着人欲走賺钱方便。
      您只要来到街头的任何一个报亭,往卖杂事的铺面上扫一眼,您就会看到,清一色的美女或露肩膀或露大腿各显姿态。

      你如果乘坐火车,您可以看一下隔壁座位的老兄在看什么杂志,光是封面上的标题就足够火爆,什么“美少妇遭骗色失身”之类的题目不一而足,配着搔首弄姿的图画很俱冲击力,这位看杂志的老兄看得两眼放光满面通红,显然已经相火妄动了,一个人出差您能保证他不犯错误吗?
      您打开网站,几大门户网站点击新闻的24小时排行榜永远有一半的是“走光”“艳照”“强奸”之类的新闻。
      你打开电视机,各种选美女美男模特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电视剧多半是靠婚外恋情来推动情节发展,终于发现了一个写中医题材的《神医喜来乐》,整剧还很充分地描写了他是在老婆的眼皮地下如何偷吃对面的铁狮子头老板娘的。
      估计朱丹溪老夫子来到现代社会,古板的他一定会在二十四小时后对人世间彻底绝望,选择重新投胎。
      谈到休闲,现在一些人的晚上休闲生活永远是这样,先在饭店喝酒,酒足饭饱后到KTV唱歌,由袒胸露腿的姑娘们作陪,然后离开KTV,到桑拿浴洗澡按摩,还是由穿着超短裙的姑娘按摩到夜里一两点钟。难能可贵的是,在第二天他们仍然可以在早晨八点钟精神抖擞地到单位,处理各种事务,但眼睛是浑浊的。

      他们的相火也在白天和晚上一起妄动。
      这些事物,都使得人心躁动,失去沉稳之性。
      更严重的,是使得失精严重。
      失精的方式有多种,我就不谈了,但过度失精的结果却不好。
      在这里与西医有分歧,西医认为,人的精液只有蛋白若干,液体若干而已,丢点无所谓,没有那么严重。这种话出现于所有的性教育图书中。

      西医如此看让我感到很遗憾。
      如同看一个航天飞机,西医的思路是:砸了,分析成份,塑料若干,金属若干,没有多重要,几千美元可以买同样分量的塑料和金属。就是这个思路。
      但数万科学家研究的怎么样把这些塑料和金属组合在一起的,这个价值多大呢?几十个亿美金都不止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13节

    又如同我手中的笔记本电脑,西医的思路,砸了,分析成份,原来就是塑料若干,金属丝若干,五十元钱收废品的那儿有的是,您多扔掉几个没问题。就是这个思路。
      但在这个问题上您的思路一定不会跟着西医走的,您一定会说,谁砸我的电脑我就砸谁!

      希望西医脱离古板的分析式思路。
      举个例子吧,有个外企经理找我看病,他说夜尿多到每晚五六次,无法熟睡,白天精神恍惚,工作出错,他自己形容是刚做完的事回头就搞不清是否做过了,为此辞去了月薪几千美元的职位,看病半年,北京各大西医医院走遍,无效,未看过中医。诊脉指下空豁,舌红如柿,无苔。我问他为何肾精亏虚若此,他大惊,叙述自己与一女孩子有婚外关系,与她在一起日行房两次,与自己妻子也行房颇多。
      我告诉他减少行房次数,开方为引火汤加味,补肾治疗。五副药后,他告诉我夜里已不起夜,精神恢复,对中医的疗效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又开药一个月巩固疗效。
      此人现在还与我保持联系。
      这样的患者,每个中医医生都会碰到很多。

      这种情况,任何一个中医都会这么开药,并不是我的水平高,这是常规治疗。
      但仍有许多人,身体虚损下去,日益衰老。
      有的人说,中医就是擅长补肾,碰见谁都是一个补。
      不是中医擅长补肾,而是现代的人,相火妄动损耗的太多。
      古人云:少年戒之在斗,中年戒之在色,老年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没有金钱与地位,追求女孩子的道路往往坎坷,中年时有了地位金钱和经验,因此很容易犯错误,而偏偏在中年这个时候,人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古人提出警告,是有道理的。
      所以希望大家在中年的时候,保持冷静,对自己的家庭好些,就可以了。
      还有许多小伙子,在各种色诱下长期坚持手淫,甚至每天一次,坚持了许多年(有很多是从初中就开始的)。
      现在身体怪病蜂起,婚后难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出现的许多症状,看了无数的医院,连医生都绝望了。
      这个时候跟他说“精液只不过是一点蛋白加上液体,损失点不会影响健康,多了只是会第二天疲惫影响工作”的那些专家就不见了,他们藏到了冰冷的教科书后面,消失了。代之以各个医院里面医生冷酷的脸:“你这毛病也太多了,腹泻到消化那里治疗,头晕检查一下脑血管,早泄到男性病那里,打不起精神到心理康复那儿,爱出汗自己少运动,怕冷多披件衣服。反正我这里看不了,你挨个科室跑一圈吧。”

      跑了十圈后病看好了吗?
      绝对会有人望着他离开医院的背影心里说:这个人精神不大正常。
      我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大家都见过一些这样的患者,可是就是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你一提出,就等于向现在所有的性学专家宣战了,因为大家都公认过度的性生活和手淫没有什么大的、本质的影响。
      开战的结果是许多人又会找到借口,跳出来大骂中医的不科学。你们中医做双盲对照试验了吗?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处理了吗?
      “你能治疗一个就治疗一个,至于观念对错的事,就忍了吧。”他说。

      “可是在中医的体系里,明明是所有的这些症状都指向一个根源——肾精亏虚!”
      “算了吧,尽你的力治疗就是了,别给中医惹事儿了。”
      于是,世界继续着化学分析式的教育。
      大家接受教育后,明白了放纵也只是第二天疲惫而已,没什么损失。
      尤其是青年人,本来就容易放纵,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不多写了。
      大家看后心里有个警惕就可以了。
      如果能够多听听朱丹溪老人家的劝告,不该看的就不看,或许可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多做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吧。
      写到这里,我反复回头看,检查我是否曲解了丹溪老人家的意思,使劲的劝大家禁欲了。检查的结果还好,没有劝大家禁欲。
      子嗣是人生的大事,性爱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这课也没有必要逃,爱情使人生变得美好,性爱也使人生变得美好,所以不用禁欲,但如果能够保持节律,不随外界商业单位的颜色宣传而妄动,不至于因妄动而影响健康,则是我今天写朱丹溪这部分所希望的。

      大家共勉!
      朱丹溪的故事就写到这里吧。
      在公元1358年,朱丹溪逝世,在逝世前,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把自己的儿子叫到面前,严肃地对他说:学习医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啊,你一定要谨慎认真对待!(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
      说完这句话后,端坐在椅子上去世了。
      这是他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

      他从一个任侠的少年,到刻苦学习理学的青年,一直到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完全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心中的信念,完成了自己人生巨大转变,最终成为了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成为了一个能够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生活信念传给后代的人。
      丹溪先生千古!!!
      他去世以后,葬在了现在的浙江省义乌县赤岸镇东朱村旁的墩头庵。
      有义乌的朋友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参观拜谒一下。
      拜谒的时候麻烦大家替我点柱香或者献束花,以表达我的尊敬。

      明天写金元四大家的另一位:李东垣,这是一位表面看上去经历很清楚,但实际上谜团重重的医家,他所创立的补中益气丸我敢说目前在全国任何一个药店都有得卖,单从这点看,就够了不起的了,从明天开始让我们仔细地分析他的一生吧。
      李东垣(李杲)
      少年时代
      乱世。
      没法儿再乱了。

      李东垣出生得很不是时候,在他出生的时候宋朝皇帝已经跑到江南去了,扔下北边的百姓和土地,把他们交给了从更北边打过来的金朝统治者。李东垣的家位于真定,就是现在河北省正定以南,正属于被扔下的地方。对于大金国统治者的模样大家都比较熟悉,这种熟悉来源于我们小时候常听的抗金故事,比如《岳飞传》之类的评书,这些人的名字比较怪,什么金兀朮、哈密赤的,都是翻鼻孔大眼睛,相信李东垣对他们的面孔的熟悉程度要超过我们,因为他打生下来那天起就压根没有见到过宋朝统治者长得什么样,一睁眼看到的都是金兀朮的兄弟们。
      我们历来都比较关心同大金国对抗的宋朝这边的事儿,因为可歌可泣的比较多。
      但是被宋朝统治者扔在北方的这帮如同没娘的孩子般的老百姓呢?他们过得怎么样呢?他们是否也得娶妻生子混饭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14节

    从我们对李东垣的叙述中,或许可以找到点儿线索。当然,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老百姓永远是打工仔,不管老板怎么换,生活都还是要过的,只是老板有抠门的和不抠门的区别而已,从我们的观察上来看,打工仔并没有因为老板姓金就觉得特跌份儿特抬不起头,还是照常过日子。一般情况是刚换老板的时候觉得特不适应,日子过惯了也就那么回事儿了,比如刚换姓清的老板时大家也觉得特别扭,到后来适应了,也对老板忠诚的一塌糊涂。
      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对待金姓老板手下的打工仔们。

      说李东垣出生在乱世,还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比大金国统治者更北边的蒙古人已经向南逼近了,也就是说,李东垣基本上生活于一浪压过一浪的向南边打的战争浪潮中,这是当年的流行浪潮——都觉得南边的特好欺负。
      现在介绍一下新同学——李东垣同学正式的名字吧,请大家热烈鼓掌欢迎!
      名字叫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古人的这个号学问是比较大的,有的是自号,以自己的喜好和志向或长期居住的地面命名的,比如我们的李东垣同学;有的是谥号,是皇帝或者什么人封的,这种一般都觉得特有面子,所以后人基本上随时都用,但特点是,活着的时候没有;有的是别人给起的外号,比如朱丹溪,这是一种尊重。这个号是怎么来得,古人必然写的清清楚楚,如自号,别人尊称,或皇上给的等等,这是古代的文体。古人特重视名号的问题,您给说错了,他会很不高兴的,如同现在把处长介绍成科长了。
      好了,介绍完毕,为了方便,我们还是把李杲同学称呼成李东垣吧。
      不幸中的万幸是,李东垣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

      他出生的家庭是富豪兼地主,如果要选择两个字形容他们家,那就是——有钱。
      不是一般的有钱,当大金国的统治者初来乍到的时候,曾经想了解一下当地都谁家是大款,就搞了一次统计,统计的结果是李家被曝光了出来,原来首富是很低调的李家啊。
      有很多的房子,没人住的都租给来真定打拼的白领了;有很多的地,空闲的都让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了,单是这些租金收上来就把库房给堆满了。所以李家的生活很是舒坦。
      怎么样?研究医史有用吧,这样我们就发现了大金国并没有实行土改和打土豪政策,也没有占领哪儿就把这块地抢光,因为在占领的这块土地上地主阶级还活的挺滋润的——这为研究大金国的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证据。
      那么李家到底是做的什么生意才发的大财呢?

      不清楚。
      《元史》的说法儿是他们家早就这么富了,好多代了都是这个地方的“盛族”。
      但是也有人讲了个绘声绘色的灵异故事,说李东垣的祖上年轻的时候还很穷,晚上坐在屋子里读书,接着《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就发生了,说他正读着书呢,从屋里西边的地下就冒出来一个美女,这就有点不靠谱了,从地里冒出一人来,甭管长得多美,一般见了都会吓晕的,这李东垣的祖父不但没吓晕,还坐着和这位美女两人聊了起来,一般和美女聊天总是要问您住哪儿啊?做什么工作啊?这位李东垣的祖上也不例外,就问人家姑娘了:您是什么鬼神啊?属于哪个部分的啊?什么的,美女听了,嫣然一笑,没说话,拿起笔来,在案几上写了行字,写的是:“许身愧比双南”。
      写完了,就又回到地里去了。
      这么看,这位美女的脾气确实比较古怪,还没怎么着呢就走了。

      后来这位祖上阅读了子美写的诗,恍然大悟,明白了原来她写的是说自己是金子(反正我是才疏学浅,没明白为什么,有哪位网友知道这个典故请指教一下吧),然后就在那个美女消失的地方狂挖,结果就挖出了一个竹篮子(掘地得一笥),上压着一块石头,石头上刻着:“金一笥,畀李氏,孙以医,名后世”。
      这是个典型的不靠谱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故事,而且尤其不靠谱的是竟然还预言了李东垣日后的从医,显然是读书人无聊的杜撰。但是我认为它至少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李氏家族的富裕在当年就引起了猜测。
      这么个富豪家庭出生的孩子会是一个什么模样呢?
      通常大家想象富豪的孩子一定是会提笼架鸟,到处游玩,稍微有点抱负的就混进娱乐圈,和女明星们搞搞绯闻,顺手在方便的时候拍点女明星的照片传到网上等等的吧。
      但是李东垣同学的家长毕竟是读书人出身,所以在李东垣稍微懂事就开始让他学习儒家思想。先后拜了他的舅父王从之和冯叔献为老师。

      结果是,少年李东垣的性格走上了与其他富豪子弟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变得异常地严谨、端庄和洁身自好。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富豪家的子弟,每日做事谦恭、不苟言笑,不是圣贤的事情不谈论,不是高尚的道理不学习,这就如同是一群黑鸭子里长出了只白天鹅,简直太不寻常了。
      难道仅仅是前面这两位的教导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吗?
      当然,这两位老师起到了打基础的作用,但是,真正对李东垣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他的第三位老师,范仲淹的后代——范尊老师。
      这位范尊老师对李东垣的影响简直是涵盖了他的整个一生,无论在哪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高手范尊老师的影响。

      那么,到底为什么这位范尊老师对李东垣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这要从范尊老师的祖上范仲淹谈起。
      范仲淹和中医的关系简直太大了,范仲淹这个人别说影响一位李东垣,简直几乎影响了后世的所有的中医,所以,让我们来谈谈范仲淹这个人吧。
      否则我们将难以理解李东垣是怎么从一个富家子弟出落成一个优秀的儒生的。
      范仲淹的事迹大家都了解,做官做到了副总理的位置,政绩还是很卓著的,在国家无人的时候又被当作武将使用,派到西部的边关驻防,居然威慑得外族不敢入侵,使得边境平安若干年。这种能力已经够让各路学子们羡慕的了,他还在顺手在岳阳楼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句子,让所有听了的学子都自叹境界不如,鼻孔喷血。

      现在的人已经不了解了,范仲淹在过去读书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那简直是超级偶像啊!
      但是有此政绩,由此学问的人历代也不少,为什么单单这位范仲淹在读书人中的地位这么高呢?
      这要从范仲淹的修为谈起。
      范仲淹之所以成为儒者心目中的典范,主要是因为他的清修苦节。
      他做了几乎是副宰相的大官,工资应该是不少了,但是他家里却穷的一塌糊涂,四个儿子只有一条像样的裤子,谁有事儿的时候出去穿,没有什么事就在家里穿破的。

      您该觉得这是胡说八道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啊,他的工资都哪儿去了?
      都施舍给需要帮助的人了。
      别人说他是“忠义满朝廷”,就是这个意思,他见到读书人穷困没有钱了,就帮助人家,见到谁家丧葬嫁娶困难了,也帮助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15节

    还买了田地千亩,把家族的人都聚集起来,将地交给家族的族长管理,田地的收入就供给这些家的老人啊,读书人啊等等,古人对家族是非常重视的,一个人如果能够使家族繁荣兴旺,那是儒者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啊,是大事,是要记功德的。这跟现在不一样,现在都是一家三口为单位了。
      范仲淹还建立给学子们学习的地方,我的印象中好像在苏州就建立了文庙,苏州的同学帮着考证一下,是否正确。

      总之净干好事了,凡是忠义之事,听说了,没有不做的。
      自己却廉洁操守,不收回扣,不贪污,不乱花公家一分钱。
      有了这样的员工,他的老板皇上大人一定晚上在被窝里偷着乐。
      历史上的评价是,范仲淹在朝廷一出现,搞得其他朝臣们谁都不好意思奢靡了,风气为之一振。
      您范仲淹天天步行上班,我天天坐着八抬大轿上班。

      回头街上一碰头,这不分明显示我腐败吗?
      明天绕着路走,我绕,我绕,天啊?怎么这么倒霉!又撞上了!(当然要撞上,因为目的地都是朝堂)怎么回事?大家看我的眼光有点不对劲了?我没贪污,真的没贪!
      第三天,得,我也步行上班把,各位年兄,大家早上好,咦?都走着来的?呜呜,原来大家跟我的感觉一样啊。
      以前聊天的时候是很随便的:张年兄,怎么样啊?昨天晚上喝得还可以吧?那个小妞简直是太销魂了,今天退朝接着去?哈哈哈!
      范仲淹从柱子后面转了出来: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李二位,立刻口吐白沫,翻倒在地:我晕!
      第二天大家见面,说话的主题全部是:老百姓怎么样了?我很关心啊!
      文的可以了吧,武的更加厉害,北宋人才紧缺,边关告急,把范仲淹给派了过去当大元帅,范仲淹治军有条,西夏不敢来犯,在范仲淹去世后,边关人们焚香痛哭,连敌人那边的都给点香跪拜,以示敬佩。这就是德行的力量啊!
      但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四个儿子居然无钱为他举办葬礼。最后棺材是大家凑钱买的。
      其清廉若此!千古无人出其右。

      我们现在给范仲淹的评价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但是,我们知道,范仲淹心中想做好的只是一个角色:儒者。
      所以他以无懈可击的品行,成为了读书人心目中的超级偶像。
      过去有人评价,历史上能够以自己的德行佑护子孙千年的只有那么两三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就是范仲淹。
      什么意思?就是说,他的后代,一提自己的祖先,大家都礼敬,都客气,都给面子,还有可能给提供生活来源的,就只有这两个人能够做到。

      比如孔家的后代,历代皇上等各级人物都尊重着呢,范仲淹的后代呢?因为现在学儒的少了,所以大家不了解,在过去,儒生们如果谁和范仲淹的后代有交往,那是荣幸的事情呢,写本书绝对是要请人家来给写个序的,就是给写句话,大家也都觉得脸上有光。
      那么,您该问了,说了这么多,这范仲淹到底和中医有什么关系啊?
      有,而且关系还很大。
      因为范仲淹说了一句功德无量的话: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这话有多种版本,还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两种。

      这是范仲淹在青年读书的时代,还没当官的时候,有一次到庙里烧香祷告,对神仙所发的自己的誓言,意思是我范仲淹一生只为老百姓做事,为百姓好的我就做,让我当官,我就当个好的官,如果不让我当官,那就一定让我做个好的医生,也是为老百姓解除痛苦。
      这不是一句普通的话,大家切勿等闲看过。
      这话里面包含了极其坚定的信念。
      此语与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所发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具有相似的感召力。
      过去做医生的地位并不高,都混到与算命打卦的基本是同一个份儿上了,一个读书人,眼巴巴地期待着功名呢,一朝落第,心里特承受不了,跳楼的心都有了。

      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高考,两种选择”这样的话,只有“除了登科,还是登科”这样的思路。
      所以有人考了一辈子,有人放弃了,给大官当个狗头军师幕僚什么的,有人回家种地去了,当然,还有的直接就疯了。
      在这个时候,范仲淹的这句话起了作用,我们已经无法统计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医生是因为落第后,在这句话的启发下走上了从医的道路的。
      但是至少,在从医后以这句话做为自己的心理安慰的,几乎百分之九十九吧。
      我看过了那么多的古代医书,几乎大部分书的序言里,别人在介绍的时候都要写上:“昔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曾言: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样的话,有的书好几个人写序,每个人都把这话说一遍。

      可见此话影响之深!
      现在说回到李东垣吧,您想啊,他在人生观形成的少年时期,就拜了这么位范仲淹的后代范尊先生为老师,那受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首先是崇拜,那种过去儒生对范仲淹的无以复加的、发自内心的崇拜,全都转移到这位范尊老师的身上了。
      其次是学习,发动自己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认真地学习范尊老师教授的儒家思想,并力求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
      举个例子,有一天李东垣看到家里有一块地空着(其实他们家的空地多了去了,我估计是选择了一块而已),就开条子批了笔钱,在这里盖了个书院,供给周边的学子没有学习地方的来学习,换成现在就是盖了座阶梯教室,让参加函授和自考的同学们来自习。

       这种行为的确是值得赞扬的事情,显然是受了范仲淹的影响才做的。
      见贤思齐,成天儿的被范尊老师叮咛,没法儿不想着做好事儿啊。
      在青少年时期的李东垣就连性格也是严谨有节的。
      以李家首富的地位,往来应酬的事情一定少不了。
      但李东垣却与家族的其他人不同,他只交往那些名士,就是有学问的,道德修养高的。其他的人连理都懒得理。

      比如哪位想结交李东垣,递上帖子,李东垣该找人打听了,这位人品如何啊?学问如何啊?什么?曾经和母亲骂过架?得嘞,把帖子退回去,您请回吧,我们李大公子忙,不见。
      品行上有问题的,您就甭想交往这位李东垣了。
      即使是已经交往了的朋友,在大家相处的时候,李东垣也表现得异常的成熟稳重。
      比如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难免说说笑笑,谈论一下天气,谈论一下新闻,尤其是容易谈论一些桃色新闻之类的。
      碰到李东垣走过来,大家立刻闭嘴不谈了。

      因为李东垣身上带有着一股严肃之气,使得大家觉得谈论这些东西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
      看来李东垣比现在的教导主任还有效果。
      李东垣自己呢,人家也从来不和大家谈论这些内容,文献记载李东垣是“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
      到了李东垣接近二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儒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16节

    附近方圆几十里的都知道了,本地首富李家出了一个纯粹的、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青年人。

      但是时间长了就出来问题了。
      李东垣的这帮朋友中有个别的人受不了了,有这么个严肃的朋友,搁谁谁也受不了啊。
      太正统了,生活中哪里还有滋味啊。
      您这边看林学妹走过去,由衷地发了句感慨:林学妹的面容真的很像桃花岛的桃花啊!
      那边李东垣可能马上接了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天啊,我的青春期那飞扬的思绪呢?我面对桃花的感慨呢?全都飞到九霄云外了!
      一次两次可以,开始估计您也跟着赞许,李兄的儒学修为真的是可圈可点啊。
      次数多了,估计您就该晕了,这个老兄是真的还是假的啊,他不会一辈子这么下去吧?如果真的是一辈子都这样的话,那我的幸福生活可就毁掉了啊!因为我再也不能看桃花了,或者是即使看到桃花也不再会有感觉了啊。
      大家一交流,敢情都有这种感觉啊。
      于是这帮兄弟们就拍着脑袋,设计出了一个考验一下李东垣同学的计划。

      这个计划如果李东垣同学知道了,一定会后悔得用头撞墙的——这么交了这帮朋友?
      看来即使是这么严谨,最后还是交了一些不该交的朋友啊。
      计划开始实行了。
      一个春日的傍晚。
      暖风吹的人心都醉了,真是一个容易犯错误的好日子啊。

      大家在有名的“一笑楼”楼上定了个包间,设了酒席,都是年轻的学子,举杯畅谈,不亦乐乎!
      然后把李东垣也请了来,落座后,先喝了点儿小酒,吃了两口糖醋鱼。
      这时脸上有点粉刺的张学长向王学弟眨了眨眼睛,王学弟心领神会,拍拍巴掌。
      从包间外面立刻款款走入几个美丽如花的歌妓,坐在大家的身旁。
      李东垣皱了皱眉,低头不语。

      张学长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仔细地看着美女:“喂!真的很像桃花啊,来,为了漂亮美眉,大家干一个!”
      大家狂饮,李东垣纹丝不动。
      张学长看到了,急忙说:“咦?东垣同学很不给面子啊,怎么没喝?来,几位美眉去好好劝劝他。”然后使了个眼色。
      歌妓们早就接到了任务,于是都跑到李东垣的身边,用手拉住李东垣的衣服:“李公子,您就喝了呗。”(使妓戏狎,或引其衣)
      接下来李东垣的反应绝对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李东垣忽地站起来,怒斥歌妓们:“别用你们的脏手玷污了我的衣服!”
      说完,把衣服迅速地脱下来,拿把火就地就给烧了(解衣焚之)。
      然后穿着贴身的小褂,扬长而去。
      留下目瞪口呆的众人反应不一。
      诸位同学:天呐,这位老兄是真的啊!为了我们未来的幸福,闪吧!

      诸位歌妓的自尊心绝对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相信若干个月内是没法儿接客了。
      楼下的老鸨也很奇怪:发生什么事情了?先是着了把火,然后一个光膀子的小伙子跑了,接着我的姑娘们怎么就都废了?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相信这件事情在当时一定非常的轰动,是当地该年度八卦的头条。
      大家议论之余,纷纷添油加醋,最后搞的尽人皆知。
      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更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这个事显然已经不是青年学子之间的话题了,连这帮大人们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讨论与猜疑的队伍。
      大家纷纷想知道这位李东垣同学对歌妓的耐受的域值是多少,搞科研的同学一直在琢磨如何设计一个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测试一下他的忍受程度。
      不知道李东垣同学被大家研究的心情如何?
      根据他一直师从范尊这样修为高手来分析,估计他还是依旧看自己的书,思考自己的道理。
      但是别人的兴趣却与日俱增。

      机会终于来了。
      南宋的使臣出使大金国了。
      这可是件大事,虽然被宋朝的皇上抛弃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但毕竟是旧主人嘛,在大金国的官府接待过后,各地乡绅纷纷宴请南宋的使节。
      这又为研究历史的人提供了一些信息,可见虽然当时政府间时有冲突,但民间的气氛还是不错的,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南宋的使节就和当地的乡绅聊天啊,怎么样啊?大家过的如何啊?

      当听到回答和过去差不多时,使节可能会觉得些许的失望,应该有被奴役下的义愤填膺啊?(其实他忘了宋朝的统治者的统治水平也很差)
      算了吧,再找些别的话题:本地风土如何啊?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啊?
      不知道哪位欠扁,为了讨好使节,竟然把李东垣拒绝歌妓的事情讲了。
      看来人类的好奇心都是相似的,没想到这位使节大感兴趣:真的吗?有这等事情,这我可要考察考察啊!
      这下这个事情大了,在有关人员的积极敦促下,迅速地组成了一个李东垣品行考察团,考察团的组成的级别是非常高的,您只要看看组成人员的职位就知道了:南宋外交使团的使节,大金国地方政府的首脑,地方乡绅。

      当然,计划是在李东垣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否则李东垣一定会气晕的。
      在各方的积极促成下,考察团举办了一次宴会。
      会议开始后,大家都心怀鬼胎地用余光偷看着年轻的李东垣。
      李东垣也是一头雾水,搞不懂这么一个高级别的政府首脑磋商会议,怎么会把自己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给请来。
      宴会开始后,宾主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畅谈了一下大宋朝和大金国的交往历史(实际上两国官员这个时候早已经化敌为友,此刻大家都站在一个立场上等着看李东垣的笑话),然后宾主互相敬酒。

      接着行动开始了,也不知是在南宋使节的倡议下还是当地政府官员的提倡下(这个我还没有考证清楚),歌妓们又出场了,当然,这些歌妓已经不是上次的那些姑娘了。
      上次的那些姑娘们还在家里疯狂地洗手呢。
      现在由主办方提议,让姑娘们给李东垣敬酒(讽妓强之酒)。
      这下所有的人的目光都刷地集中在了李东垣的身上。
      屋子里瞬时变得静悄悄的,可以听到张三刚咬到嘴里的西瓜流出的一滴西瓜汁滴到盘子上的声音。

      李东垣很为难,面对艳若桃花的歌妓端过来的酒杯。
      本能地想不喝,但这是什么场合啊!
      南宋的使节是他所尊重的,师祖范仲淹老先生不就是北宋的官员吗?况且,这是政府级会晤啊。
      李东垣是学过《春秋》的,是晓得办事要从大义出发的。
      于是一咬牙,喝!接过歌妓手中的酒杯,一扬脖,喝了(不得辞,稍饮)。

      “好!”大家齐声喝彩。
      南宋使节笑了,咬了口放到嘴边的鸡大腿。
      本地政府首脑也都乐了,原来如此啊,开始伸筷子夹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17节

    然后,大家突然发现李东垣站了起来。
      所有的人又愣了,他想干什么?

      只见李东垣不看任何人,径直走向门口。
      刚一出门,就站在了那里,一动不动。
      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地看着。
      片刻,李东垣弯下腰,“哇”地一声,把刚才吃的喝的全部都吐了出来(遂大吐而出)。
      南宋使节的鸡大腿一下掉到了面前的菜汤里。

      服了!这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啊!跟哪位老师学的啊!彻底服了。
      我曾经说过,在历史资料中,由于医生的地位问题,留下的信息是很少的,只能从留下的医学记载中仔细地搜剔出更多的内容。
      实际上对李东垣的记载也不多,我看到上面两则记载后曾经反复分析李东垣这个人,难道他就真的是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吗?
      后来在看李东垣治疗他的好朋友元好问的医案中,发现李东垣也是有说有笑的,还颇为幽默,这说明,李东垣在一些不健康的场合,或者是看到了违背他的做人原则的事情的时候是很严肃的,但是在同一般朋友相处的时候,还是比较随和的。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美化李东垣的意思,虽然他的品行在当时是比较出众的,但是他毕竟是出身于一个如此富裕的家庭,也难免受些影响,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会看到,李东垣是如何不断地被生活锤炼,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医生的。

      在经历了美女的考验后,李东垣在当地的名声鹊起,成为了有节之士的典范。
      但由于他的家庭条件太好了,似乎他对功名什么的没有兴趣。
      所以日子就在这样舒坦的方式中一天天度过,似乎在过些年头,由家里给托人安排个工作,就可以安稳地度过一生了。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发生,使李东垣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疾病袭击了这个家庭,在疾病的面前,无论贫富贵贱,谁都无法躲藏。

      李东垣的母亲王氏病了。
      王氏患的是什么病,已经无法考证了,我们只是能了解此病很重,因为李东垣为了照顾母亲的病,“色不满容,夜不解衣”。
      整个李家陷入了一派紧张的气氛中。
      仆人们不再敢像平时那样说笑了。
      外人只看到李家大宅子的们不停地开,一台台载着医生的轿子悄无声息地从大门进出。

      熬中药的气味不停地从院子的高墙中飘出来。
      间或有眉头紧锁的仆人在夜里悄悄地把药渣倒在大门的旁边。
      在夜里,李东垣疲惫地坐在母亲的床头,看着病痛中脸色苍白的母亲,无声地哽咽。
      白天,他拿着更多的钱,四处打听,哪里的医生更好?
      他像迷雾中的一头困兽,在迷茫中绝望地乱撞。

      但是,病情并没有好转,医生们这个说是寒证,当用热药,那个说是热证,当用寒药,总之莫衷一是。
      最后,李东垣的母亲在病痛中去世。
      去世的时候,竟然连到底患的是什么病都不知道。
      没有人能够形容李东垣失去母亲时的那种心痛,这是一种在很多年以后,在睡梦中梦到母亲了,醒来却发现母亲早已不再了,还会放声大哭的那种痛!
      在出殡的时候,人们发现李东垣的脸色很凝重,如同暴雨来临前的天空。

      出殡以后,大家发现李东垣消失了。
      他一个人在一处没有人的空地。
      嚎啕大哭。
      什么是孝?
      难道这就是孝吗?当自己的母亲病了,自己只能束手旁观,丝毫无法解除母亲的痛苦?

      难道这就是孝吗?当自己的母亲去世了,最后连病名都不知道?
      自己以后还有资格谈论这个孝字吗?!
      自己以后还有脸面再做一个儒生吗?
      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个儒生这样扪心自问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最后走上了从医的道路,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长长的名单,在这个名单中,就有李东垣的名字。
      在擦干眼泪后,李东垣变得非常的冷静。

      一种可怕的冷静,与年龄极不相称。
      他开始四处打听,到底天下哪位医生是真正的高手?
      有人告诉他,是易水的张元素。
      张元素是谁?
      回答是:一个真正的高人。

      此人开创了中医历史上著名的“易水学派”,但是却连自己的生卒年月都没有留下。
      此人一扫宋以来靠计算五运六气来看病的古板风气,把《黄帝内经》中的脏腑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发展,并在中药的气味沉浮等理论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这位张元素先生八岁考童生,二十七岁考进士。
      本来前途似锦,但是在答卷的时候一个不留神,犯了已故皇帝的庙讳,结果落第。
      于是他选择了学医。

      他学医的思路是:深入地,反复地研究《黄帝内经》。
      研究到了什么状态下呢?
      他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想得都是《黄帝内经》。
      真的恨自己有的地方不懂了,就会把这种气愤带到梦里,于是竟然做了个怪梦。
      梦见有人用大斧子把他的胸口打开,把一本关于《黄帝内经》的书放了进去。

      连书名他都瞥见了,叫《内经主治备要》。
      古代人会认为这是哪位神仙看不过去了,干的。
      我们认为这是用心至深的效果。
      好比在狂听六级单词的时候,晚上做梦会和老外对话。
      有时候说梦话都是英语。

      这不是洋神仙附体了,是用心太深了。
      当时中国的北方还有着另一位著名的医生,叫刘河间,也是位在中医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医生。
      但是有一天这位刘河间得了外感病,呕吐,吃不下去饭。
      有时候这医生自己得病了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自己开的方子也不灵了。
      硬是挺了八天,“不知所为”。

      这时候也不知道是哪位,把张元素给请来了。
      刘河间一听请来位年轻的医生,很是不舒服——估计是面子上过不去吧,就把脸面向墙里,不理睬人家张元素。
      张元素笑了,说:“为什么就这么瞧不起我呢?”然后诊脉。
      诊脉过后,张元素对刘河间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什么症状啊。
      刘河间有点吃惊,说:是,

      张元素又问:你是不是一开始服用了个什么方子,里面有某某药啊。
      刘河间:是啊。
      张元素:你把药给用错了,这味药性寒,药性是往下走的,直入足太阴脾经,伤了你身体的阳气,阳气缺乏了,汗就发不出来,现在这个情况,再服用另外的什么什么药就可以了。
      刘河间听了大为佩服。
      然后按照这个方法,服药后就好了。

      把当世的顶尖名医都给治好了,结果是张元素从此名声大振。
      “明白了,这是位真正的高手。”李东垣对告诉他消息的人说。
      “是的,的确是高手。”
      “谢谢你告诉我消息。”李东垣开始收拾衣服。
      “你要干什么?”

    以下章节错误,但内容并不减少。所以,可以无视章节题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20节

    “我该出发了。”李东垣平静地说。
      深秋。
      易水。
      落叶从厅堂前的石板上飘过,发出沙沙的声音。
      李东垣坐在张元素的对面。

      桌子上放着李东垣从家里带来的厚厚的金帛,不知其价几何。
      “我要向您学习。”李东垣放好东西说。
      “学习什么?”
      “您全部的医术!”李东垣一个字一个字地回答。
      张元素没有看摆在桌上的东西,他的目光一直在盯着眼前这位年轻人的眼睛。

      这双眼睛里,有一种他所熟悉的锐利。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他自己有过。
      多说一句,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正在考硕士博士的同学,他们经常向我抱怨,如何的难考,如何的落榜,考研咋就那么难呢?
      我通常会看着他们的眼睛说,那是因为你还不够锐利。
      如果你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或者是为了毕业后工资高点而考研,那么你的原动力是很小的,这样的人任何的事情都可能使得他分心,任何的挫折都可能让他放弃努力。

      可是,如果你有足够的境界和理想,你是为了达到这个领域的至高境界而读,是为了成为这个领域的最高手而读,则任何事情都不会使你分心,你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你的学业会在痛快中狂飙猛进!
      别人付出七分努力已经觉得很痛苦了。
      你会付出二百分的努力还觉得不过瘾。
      这样的人势在必夺,无人与其争锋!
      让我们回到故事里吧。

      张元素面对着这个年轻人,心里逐渐地亮了起来:这个人终于出现了。
      已经等了很久了,一个愿力大到可以传授学问的年轻人。
      本来他还想问些“学医是很苦的有思想准备吗”之类的问题。
      可是,此刻他突然觉得一切都是多余的。
      于是他只说了五个字:明天开始吧。

      山顶。
      两个人站着。
      视野辽远。
      秋风吹动他们的衣摆,不停地抖动。
      张元素开始了他授徒的第一课。

      张元素老师:学习医学的第一步,要体会大自然的规律,人是活在自然之中的,大自然里面的种种变化对人体都有影响啊。
      李东垣凝视远方,认真地听着。
      张元素老师:大自然中的风、寒、热(如今言暑)、湿、燥、火,这是大自然中的六种气啊,这六种气,在正常的时候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的,但是,当人体的状态失常的时候,或者天气反常的时候,这六种气就变成了让人患病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六气。
      李东垣:难道说,每次诊病的时候都要考虑大自然的状况?
      张元素老师:是啊,不要胳膊痛就只看胳膊,做为一个真正的医生,要想到什么季节患上的病,今年的这个季节与往年的这个季节有什么不同,哪种气偏盛,人体是如何的不适应才患的病。这才是诊病之道啊。

      李东垣慢慢地点头。
      张元素:你现在开始体会吧,秋天的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然后我会告诉你,哪些药物是与它对应的。
      如此对话,每天都在进行。
      地点不同,或在水边,或在田野。
      或者是在屋子里的厅堂。

      或者是在面对着前来诊病的患者的时候。
      教材是张元素老师自己编写的《医学启源》,手抄的,还没有几个人看到呢。(现在这本书已经校勘好了,而且还出版了,大家不用像李东垣同学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了,各位想报考张元素老师的同学一定要第一时间到书店买来做参考教材啊!)
      谁也没有想到,中医历史上一个新兴的学派“易水派”正在形成。
      若干年以后,当该学派的学问大盛的时候,才有人回忆起当年那到处聊天的一老一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元素老师教授李东垣同学的教材中,有本他写的叫做《脏腑标本药式》的教材,这本书将药物按照脏腑进行了分类,讲述了每一个脏腑的本病、标病,然后用哪些药补之,哪些药泻之,以及该脏腑在各种病态时期的用药法则。

      这是一本给后人很大启发的书,现在很多中医用药仍然遵循着书中的规律。
      其实说古代名医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他们身处穷乡僻壤,却整天心无杂念地琢磨人的健康与大自然的关系,琢磨出点儿心得,而这些心得现在使用还是管用而已。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叫做李时珍的医生,在看到了这本书后,也惊呼:张元素老师真不是盖的,教材编得太好了!
      然后把这本书收录到自己正在编的叫做《本草纲目》的教材中。
      四年以后,李东垣同学毕业。

      张元素老师已经把自己的学问倾囊相授了。
      在毕业典礼上(当然,该典礼有可能只有当事人两人参加),张元素老师满怀深情地对李东垣同学说:“你现在的医学知识已经知道得够多了,但是,你还不是一个出色的医生。”
      李东垣同学:“为什么呢?”
      张元素老师:“因为,你的临床经验还太少,只有在你得到足够的历练之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医生,这个历练的过程可能很长,但是我相信你迟早有一天会完成的。”
      他的话不幸言中了,后来,李东垣用了很长的时间来磨炼自己的医术。

      然后,他把李东垣同学的学士帽的帽穗从一端拨到另一端,说:恭喜你,毕业了。
      这样,李东垣同学拿着毕业证书回到了家乡。
      从原则上讲,李东垣同学的学习历程的确时间短了点,从对医学一窍不通,到学习完毕,只化了四年的时间(还有的记载是说三年),按现在的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只学了一多半的本科,还甭提硕士博士了,的确太短了点儿。
      这一方面说明张元素老师的教材编的好,全是抓主要的大纲性质的东西,命中率高。
      另一方面根据我的分析是由于李东垣同学的学习时间安排有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现在中医学院的学生们的时间安排吧,以七年制的同学为例:

      七年中,有一半的时间看英语四级六级;
      另外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西医知识;
      再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上网游戏和聊天;
      再剩下的四分之一谈恋爱(当然,个别同学用了全部的时间);
      将上述的一切刨除后,再剩下的五分之一时间看中医教材准备考试;

      再剩下的六分之一时间看中医古典典籍。
      如何?多么聪明的安排!无论是上级还是同学们都认为如此精密的安排,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了时间,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人才的。
      由于李东垣同学那个时候课程的安排还没有这么科学,所以李东垣同学搞反了,错误地把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在了学习中医古典名著上,当他猛然发觉自己的问题,想要做剩下的那些极为重要的事情时,对不起,已经毕业了。
      真替东垣同学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21节

    由于户口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留在易水工作也成了问题。

      于是很不情愿地被学校派遣回原籍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二十岁了。
      亲属邻居都来看望了:怎么样啊,毕业后什么打算啊,是不是要留在易水工作啊,总不会再回到我们真定这个小地方来了吧。
      还顺手打了自己正在偷着玩游戏的小孩一个耳光:看人家东垣,都出去读书了,以后人家就到大地方工作了,看你,整天不好好读书,将来就窝在我们真定这个小地方过一辈子吧!
      这搞得李东垣的家里人很别扭。

      只有李东垣的父亲,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家里人很奇怪:东垣的工作安排了吗?现在毕业生就业压力如此的大,要早下手啊!
      李父:我自然心中有数啊,这点关系网总还是有的喽,不过要先问问东垣。
      于是李父找来了李东垣:“你真的打算要做医生吗?”
      李东垣:“是啊,这是我的志愿啊。”

      李父:“可是你现在还不能去做医生。”
      李东垣:“为什么?”
      李父:“你忘记了你的母亲是如何去世的吗?”
      李东垣:“刻骨铭心,为庸医所害。”
      李父:“可是,你现在只是学了四年的理论,还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此行医,能保证自己就不是个庸医吗?”

      这话如同一记钟声,震荡在李东垣的耳旁。
      他的面容凝固在那里,是啊,自己真的有把握保证吗?
      半晌,李东垣才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李东垣的父亲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精致的茶杯,慢慢地说:“济源那个地方税务局的局长和我打过交道,我已经把钱点上去了,估计安排个工作没有问题,你可以到那里先工作,业余时间搞搞医嘛。”
      李东垣沉默不语。

      李父:“在工作中慢慢总结经验,等经验成熟了,到时候再想搞什么你自己决定,我就不管了。”
      李东垣抬起头:“好吧,那我就先去工作吧。”
      在一个优秀医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李东垣学医的缘起是受母亲去世的刺激,产生了很大的动力。
      这使得他能够寻找当时的国手学习,学到很高的医学技术。

      但是,由于他的经历,他此时并没有达到那种悲天悯人、普救众生的境界。
      而此时的他,只有医术,尚不懂医道是什么,因此,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只有当他在后来,经历了人世间的苦难,寻获了医道的真谛的时候,他才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医生李东垣。
      那些故事我们将在后面讲述。
      就这样,李东垣在二十岁的时候,踏上了去济源的道路。

      由于家里及时地点上了钱,所以很顺利地坐上了公务员的位置。
      历史上记载;“进纳得官,监济源税”。
      这件事情使得后世的很多人对李东垣有点那个(很多书里都有类似的评价),认为你医学成就是可以的,小时候洁身自好也是有记载的,但是这个事情搞得影响不大好嘛,给大学毕业生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其实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
      李东垣去做公务员那年是泰和二年,这个时候的大金国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急,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风头十足的日子了,我估计,这时候地方上恨不能每个官都标上价格,不交点钱想当官是不可能的,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以李东垣家那么有钱,如此行为也就别苛求了。

      记录这件事情的是李东垣的相识砚见先生写的《东垣老人传》,文中对李东垣褒奖备至,试想,如果“进纳得官”在当时是一件为人不齿的事情,他怎么能如此大方地记录下来呢?这就好比说您写了本书,让朋友在书的前面写个你的传记,您的朋友就记录了“该人曾经贪污若干”,您觉得这合适吗?
      所以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当时做官交点钱是惯例了。
      另外就是不能用现在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现在是什么?现在讲的是共产主义道德思想,觉悟高,在这种思想觉悟下,我们已经严肃地杜绝了大学毕业生需要给单位领导点钱才能找到工作的情况。但是您不能用这么高的思想觉悟要求大金国的古人,大金国的管理者是什么人啊,是处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游牧民族,您如果拿共产主义道德思想和奴隶制度下人们的思想比,您就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过高地要求他们了。
      总之,不管李东垣同学是否犯了错误,公务员是当上了,变成了李东垣同志。
      就在李东垣同志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有状况发生了。

      简直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李东垣同志本想坐下来,想好好地研究一下税务手册。
      就在这时,一场可怕的瘟疫来了。
      在中国的古代,一般的小病小灾人们是不大害怕的,真正让人害怕的,是大规模流行的瘟疫。
      由于古人的卫生条件有限,比如大家的饮水往往来自河水或者是公用的井水,食品的卫生和垃圾的排放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往往瘟疫一旦来临,则会横扫大地,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家被感染,出现千里横尸骨,户户有亡人的景象。
      就在李东垣刚刚到济源的那年春天,一场瘟疫席卷了北方大地。

      那年的春天,热得稍微早了点,气候干燥,到阴历四月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症状类似的病人。
      这些人最初的感觉跟普通的感冒有点相似,感觉身上发冷,浑身没有力气。
      但是,很快情形就和普通的感冒不同了。
      原来,这些人的头面开始出现肿大的表现,肿胀到几乎眼睛都难以睁开,脑袋也显得比平时的大些。
      咽喉里也在发炎,感觉很疼痛,说话的声音都哑了,喘气也有阻塞感。

      然后症状很快恶化,很多人没有多久就死去了。
      一开始,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这种病的可怕性,别人有病了,还前去探望。
      结果是,回来后自己也马上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找医生来看也没有用,过几天,也死了。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天啊,这是瘟疫来了!
      于是各家开始房门紧闭,不敢再轻易与人接触。

      但为时已晚,瘟疫已经开始肆虐,几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人们很快把为这种瘟疫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大头天行——大头瘟。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白天,燥热的风卷起灰尘从街上刮过,街上人烟稀少,偶尔有出殡的人家,稀疏的送殡队伍扶老携幼,在骄阳下抛洒着纸钱。
      夜晚,天气变得依旧寒冷,乌鸦在树上冷叫几声,街上空无一人,可以听到房屋里传出的阵阵哭声。
      医生们呢?

      医生们此刻手脚忙乱,病家不断的来请,但是医生却无方可出,手里拿着方书,来回地翻,心里不断地嘀咕:这是哪门子病啊?这些症状怎么书里面没有记载啊。
      没办法,书里没有记载啊,怎么办,那就胡乱试着治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2020-12-12 13:29
    已签589 天
    连签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古代的医生》 作者: 罗大伦 共232节 第22节

    于是采用了各种办法,什么下法啊,解表啊,总之是不见效。
      最后患者还是死去。
      患者家属还是很理解医生的:算了,这是瘟疫太厉害了,跟先生您没关,您甭过意不去了。

      李东垣呢?李东垣此时在做什么呢?
      东垣,你都看到了吗?你看到这些人的惨状了吗?
      李东垣:“我看到了。”
      你难道能够无动于衷吗?你难道没有看到隔壁的孩子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母亲了吗?
      李东垣:“我怎么会看不到!我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痛苦?!我难道能够忘记我的母亲离开我时的情景吗?!我的心里与那些孩子是一样痛苦的!”

      那你为什么还不出手!你还等什么?
      李东垣:“我能保证我出手就可以救活他们吗?如果我失手,岂不是变成了和害死我母亲的人一样的庸医?那样我更会痛苦一辈子的!”
      可是,你难道没有看到人们在不断地死去吗?
      李东垣:“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的心里真的很矛盾,难道我真的有把握治疗吗?我真的有把握吗?”
      李东垣的眼睛充满了血丝,他把自己关在房门里,苦思苦想两天不曾出屋。

      在最痛苦的时候,是第二天夜里,他无法入睡,他的思绪乱到了极点,几近崩溃。
      在痛苦中,他想起了他的老师张元素,他的心中出现了一幅场景,那是在幽蓝的星空下,他和老师坐在旷野里的广阔画面,那是他们在体悟自然之道的时光啊。
      老师说:要以自然之理参悟人身之理。
      原来是这样啊。
      李东垣的心中慢慢地明亮了起来。

      第三天,早晨的时候,他打开了房门,走了出来。
      大家不要问我了,我已经想好了。
      你真的肯出手治病了?
      是的,我已经想通了,在别人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我辈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帮助他们。
      那么,你现在有把握吗?

      不知道,我只是知道,我会全力救治!
      患者家里。
      患者躺在床上,头面肿大,呼吸困难。
      患者的家属在叙述着病情:前面的医生给泻下了几次,开始还好点,但马上又重了,现在连呼吸的力气都快没了呀。
      李东垣诊脉,不语。

      然后来到外屋,洗了洗手,认真地对患者家属说:“人的身体和自然是一样的,人的上半身,与大自然中的天气相通;下半身,是与地气相通的啊。”
      大家睁大眼睛听着,这是个讲道理的医生。
      李东垣:“现在病邪进攻在了心肺那里,邪毒向上攻,则导致了头面肿大,而泻下这种方法只是泻去了胃肠里的热,并不能集中攻击处于上半部的邪毒啊,现在我来开方吧。”
      患者的家属听了这些闻所未闻的话,感到有道理,不住地点头。
      旁人递上纸墨。

      李东垣闭上了眼睛,凝神片刻。
      在他的头脑中,此时一片寂静。
      思考片刻,病邪的位置,药物进入的经络,药性需要到达的位置,一切都慢慢地清晰起来。
      李东垣睁开了眼睛,开始出方:“方用黄连苦寒,泻心经邪热,用黄芩苦寒,泻肺经邪热,上二药各半两为君药;用橘红苦平、玄参苦寒、生甘草甘寒,上三味各二钱泻火补气以为臣药;连翘、鼠粘子、薄荷叶苦辛平,板蓝根苦寒,马勃、白僵蚕苦平,上六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药,前五味各一钱,后一味白僵蚕要炒用七分;用升麻七分升阳明胃经之气,用柴胡二钱升少阳胆经之气,最后用桔梗二钱做为舟楫,使上述药性不得下行。”
      然后嘱咐:“去买药吧,记住,要让店家把药研成粉末。”

      在药买回来后,东垣帮助患者家属把药一半用水每次煎了五钱,另外的做成了药丸让病人含在嘴里。
      忙完后,已经是半夜了。
      太疲惫了,可是还不知道药后效果怎么样啊。
      下半夜,患者忽然咳嗽起来。
      大家赶快围了过去,怎么样了?

      只见患者咳嗽了一阵,平静了下来,然后突然说了句:“我饿了。”
      天啊,大家喜出望外,他已经几天不吃东西了。
      大家忙着给患者准备粥。
      谁也没有注意到李东垣,在他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历经痛苦后的笑容,眼泪流了出来。
      天亮了,李东垣在患者家被各种嘈杂的声音惊醒,走出来,发现院子里站满了前来求方的人。

      后来,这个方子被人们刻在各个主要道路路口的木牌上,供患病的人们去抄用。
      因为古代的医生太少了,对付大规模的瘟疫,通常的方法是把有效的方剂刻下,让大家抄去。
      再后来,有人把这个方子刻在石头上,希望它永远流传下去,如果后代再遇到这种大头瘟,希望可以用这个方子来解除病痛。
      甚至有人传说这个方子是上天可怜凡间的百姓,派仙人创出的。
      这个方子的名字叫:普济消毒饮子,现在叫普济消毒饮,是中医院校每个医学生都要学习的方子。

      在治疗热性传染病的时候,这个方子还在经常用。
      没准您哪天感冒发烧,嗓子肿的厉害,到医院看个中医,开了方子后,您一看,咦?这里面的药味怎么这么熟悉?
      对,没错,您猜对了,这个医生就是根据普济消毒饮进行加减化裁为您治病的。
      李东垣创普济消毒饮治疗瘟疫是在公元1202年。
      就在比这稍晚些时候,一个年轻人和几个学子走在去并州赶考的路上,那是一个苍凉的秋天,荒凉的原野上行人并不多。

      在行进中,年轻人看到路边有一个猎人在那里发愣。
      年轻人很奇怪,就问:“老兄,你没事吧?”
      猎人看了看年轻人,慢慢地说:“我没有事,可是我眼前的事情却很奇怪。”
      年轻人也很好奇:“什么事呢?说来听听。”
      猎人:“我今天用网捕捉到了一只大雁,就杀死了它,很遗憾,本来那是一对儿大雁,给跑了一只。”

      年轻人:“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猎人:“奇怪的是,跑掉的那只大雁却并不飞走,而是在死去大雁的上空盘旋着飞,还悲鸣不止。然后,一头扎下来,撞到地上死了。”
      猎人茫然地看着自己的手中的大雁:“难道它们也有夫妻感情吗?”
      年轻人听后,对大雁肃然起敬:“原来它们不但有感情,还是人世间少有的至真之情啊!”
      感慨之余,年轻人用钱买下了两只大雁,在汾水边埋葬了它们,筑起一个小土堆,命名为雁邱。

      然后,他写了首词,来纪念这一对儿生死不渝的大雁,该词流传千古,全文如下。
      摸鱼儿-雁邱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3 19:11 , Processed in 0.190393 second(s), 16 queries .

    © 2010-2015 異次元論壇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

    異次元論壇内容均由道友发表,不代表異次元立场,禁止在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